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生态聚焦】车道岭上植树“父子兵”

18-11-29 08:3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生态聚焦】车道岭上植树“父子兵”

  人人皆知“陇中苦瘠甲天下”,其实这里也曾有过森林茂密、牛羊满坡的历史。只是后来由于兵燹战乱、林木砍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才逐渐变成一个干旱贫困的地方。

  然而,深秋时节,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在定西市安定区辗转前行。车外的山梁上,绿意还浓,一片生机勃勃。这里是车道岭,是陇中北部旱塬上的一道生态屏障,也是当地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面旗帜。

  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杨唯伟

  荒山上的坚守

  放眼望去,车道岭的大小8座山梁、50多条沟湾,面积13050亩的土地,全被茂盛的树木覆盖,杨树、杏树、榆树、山毛桃等树种长势喜人。

  是什么让这里产生如此大的变化?答案正是车道岭林场一代代林业人的执着坚守。

  从位于安定区巉口镇上岘村的车道岭林场出发,约1公里的山路,便是相邻的榆中县甘草店乡车道岭村。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车道岭林场第一代的林场职工——王宗刚。

  走进王宗刚家的客厅,写字台上的玻璃板下,整齐地排列着一张张颇有些年代感的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目。75岁的王宗刚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张旧照片,回忆起林场这些年的故事。

  1958年,原定西县即现在的安定区,组织10万人开始了车道岭上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建设。荒山造林、修梯田、修涝池及水窖……两年时间,车道岭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500多亩。这场被称为“大战车道岭”的工程只是当地生态绿化工作的一个开始,当地响应国家号召,在1959年10月组建了车道岭林场。

  “那时我刚刚小学毕业,听说林场招工,3个月就可以转正,毫不犹豫就去了。”王宗刚说,他作为一名护林工人,走进这片林子,30多年的青春全部献给了林场。

  “林场刚刚成立时只有5个人,有刘兆海、麻润珍、刘效愧、刘汉英几个同事。”王宗刚清楚记得17岁那年发生的事情。没有场房,他们就暂时住在半山坡别人废弃的土坯房里。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盖一床被子,遇上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当时每月供应面粉不足,这群年轻人一日两餐全都是靠喝稀饭充饥。

  生活艰苦不说,工作也是困难重重。一个水壶、一把尺子,一把铁锨,是王宗刚工作时的必备行头,一把自制的木质米尺,王宗刚一用就是30多年。育苗没有树种,栽树没有苗木,他们就采取为当地老乡义务修剪树木的办法,把剪掉的树枝弄来扦插育苗,采集老榆树的榆钱育苗;植树没有技术,大伙儿就凭着土办法琢磨,知道杨树好活,为了提高生长率,他们将杨树、榆树、杏树混合着栽。

  “天旱的时候,成活率只有五六成,雨水好的时候,成活率在七八成。没长活,我们就继续补栽。”王宗刚与同事们不断植树造林的过程中,造林技术得到了提高。

  为了能更好地植树,林场将鲁家沟镇山林等村的15亩耕地作为育苗基地,试验育杏树、榆树、白杨等各种树苗。两年后,培育的3万株树苗栽进500亩山林里,成活率竟然高达80%。

  “当初大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苗子育好、把树种好。”王宗刚说,山梁沟壑穷得连草都不长,正是怕了这种贫瘠,所以林场人才憋着一股气要好好造林。

  树苗活不活,七分靠管护。“杨树爱活又长得快,最容易被偷砍。还得时刻防着放羊娃入林放羊,必须得守着。”王宗刚说,那时候没有手表,但每天的工作都是排得满满的。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32年过去了。1991年,王宗刚退休了,他双手的老茧、额头的皱纹、“跛”着的双腿,全都是那段艰苦岁月的烙印。

  刚退休时,王宗刚很不习惯。“忙了多少年,突然感觉一下子没事情做了。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我几乎天天都往林场走,在家急着根本待不住。”王宗刚说。

  “我爱树啊,我种的树就是比别人种的爱活,看着这些树都这么大了,这一辈子干林业算是干对了!”如今,虽然走路有些蹒跚,王宗刚还时不时在家周围转转,看看自己植过的那些树木,看到当年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绿色的接力棒

  在儿子王富军的记忆里,父亲王宗刚爱林场爱种树胜过爱家爱自己。在护林站上植树造林时,王宗刚干在哪,吃住在哪,难得回一趟家。王宗刚一出门,就是十天半月不回家,偶然回一次家还是晚上,一进门便倒头睡觉,一阵子便打起呼噜,天麻麻亮又出发了。身上那把木尺子,比孩子们还亲密。

  “那时候,完全不理解父亲和这份工作。”父亲退休后,王富军带着这份不理解,接替了父亲成了林场的一员。和老一辈林业人着重进行造林植树不同,王富军进入林场后,林场的工作重心就放到了管护上。

  造林难,管护更难,那时候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强,群众用柴火生火做饭,并且偷树砍树、入林放牧,铲草皮等现象屡禁不止。从那时起,王富军越来越懂得父辈的不易。

  27年来,为了做好管护工作,王富军骑坏了3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每年在林区骑行达1.5万多公里。不知不觉中,他早已忘却自己当初的不情愿,渐渐变成了和父亲一样的“林业人”。

  在车道岭林场,像王富军这样“子承父业”的员工不在少数。王守龙、高学功,都是从父辈手中接过“绿色接力棒”的林场职工。

  “看着齐腰的苗子如今蔽日成林,我们太懂得其中的艰难和心酸,也更能体会其中的自豪。”王富军说,为了不输于父辈,他们20多年来像管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管护着一片片绿色,守护着车道岭的生态屏障。

  昔日光秃秃的车道岭,如今森林覆盖率已达80%以上。即便这样,车道岭的林场人却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将绿色带到更广阔的天地。

  多年来艰苦劳作,锻炼了林场人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他们凭借娴熟的技术和艰辛付出,年承包造林工程植树造林均在1000亩以上,有时多到两三千亩甚至四五千亩。

  “现在,我们像其他绿化企业一样承包当地的造林工程。从小工程到区内重点工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林场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说,“经过了这些年的磨练,我们的造林技术更成熟,经验更丰富,有能力打造植树造林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精彩推荐

  • 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二期工程顺利开工建设 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二期工程顺利开工建设
  • 因为管道接错 兰州郑家台16户居民等待1个月供暖终于恢复正常了 因为管道接错 兰州郑家台16户居民等待1个月供暖终于恢复正常了
  • 甘肃省级政府部门再取消和调整54项行政审批项目 甘肃省级政府部门再取消和调整54项行政审批项目
  • “警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兰州110接警员张倩绽放别样芳华 “警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兰州110接警员张倩绽放别样芳华
  • 甘肃改革开放40周年 摄影展在兰开幕 甘肃改革开放40周年 摄影展在兰开幕
  • 大鸟落庆阳,它是啥?一级保护动物! 大鸟落庆阳,它是啥?一级保护动物!
  • 兰州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兰大一院伦理委员会专家谢小冬——“基因编辑婴儿”突破底线, 是对生命尊严和人类尊严的蔑视与践踏 兰州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兰大一院伦理委员会专家谢小冬——“基因编辑婴儿”突破底线, 是对生命尊严和人类尊严的蔑视与践踏
  • 甘肃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展在兰开展 甘肃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展在兰开展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