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道路命名有讲究 看这里,你就会一目了然
原标题:兰州道路命名有讲究 看这里,你就会一目了然
20多天前,兰州的道路花名册上,增加了43个新成员——42条道路和1座桥梁分列其中。这对于居住在此间的市民来讲,意义是具体而细微的。比如,在收发快递、订外卖、上户口等关于市民基础生活信息的地址时,再也不用附上一大堆的解释说明加备注,还不见得能达到准确定位的效果。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讲,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这些新命名的道路都具体分布在兰州的哪些地方,都叫什么名字?这些道路命名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1 “老地名”承载新使命
“这几年兰州城市规划变化挺大的”,家住西固寺儿沟附近64岁的居民张德祥说,兰州市这次新命名的道路中离他家最近的叫“寺儿沟路”,“这个名字让年轻人听起来可能有点老土,但首都北京不是还有‘公主坟’吗?保留老地名的叫法,我觉得就像是保护了特定地域的历史传承,以后小孙子问这些,我也能跟他说‘我听我的爷爷给我说,这里以前……’也挺有意思的”。
张德祥所说的这条路,是兰州“一横三环九纵”规划路网中的一纵。它南起南环路,北至南滨河西路,沿寺儿沟洪道两侧布设,道路全长5.15千米,路宽18-54米。当初,它在规划图纸上时被叫做“西固区T018#/T020#道路”, 大概在当时除了涉及设计规划和施工的相关人员了解这个代号的具体指代外,怕是再鲜为人知了。
如今若再有人说起“寺儿沟路”,人们脑海中出现的除了“西固”外还有“安宁”,这条专门为打通区域南北交通瓶颈而建的道路,为“寺儿沟”的概念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使命。
2 “文绉绉”里藏心愿
本次涉及到道路命名的区域除了西固区,还有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其中位于七里河区南起西津西路,北至火星街,长705米、宽18米的“琨瑢巷”,以及南起西津西路,北至瓜州路,长300米、宽18米的“鸿沁巷”等道路的命名,市民反响相对较大。
“名字里有我们不常用的字,我从字典上查的是念kūn(同‘昆’音,是美玉的意思)róng(同‘荣’音,意思为美玉碰撞发出的声响),容易读错,也不容易从字面上理解取名的寓意。”曦华源小区的住户黄梅香对周边几个新增的路名的发音产生了一些困惑。
为此,兰州晨报记者向兰州市民政局做了反馈。该局区划地名处处长田耕告诉记者,当时在命名前的摸查阶段发现,所涉及的巷道位于拆迁改造区域,文化元素无从考据或者不明显,那么就考虑选用和当下文化价值观相匹配的名字进行命名,这也可以反映时代的特点。因“鸿沁巷”位于兰石·豪布斯卡沁园项目西侧、鸿园项目南侧,是通往沁园、鸿园的城市支路,故命名为“鸿沁巷”。同理,因“琨瑢巷”位于兰石大街西侧,北端为琨园、南端为瑢园,是连接琨园、瑢园的城市支路,故命名为“琨瑢巷”。
同样的取名方式,在兰州史志专家邓明先生的著作《兰州史话》中也有专门的章节做解读。他说,明清以来,兰州地区道路街巷老地名含义中,寓托性的命名方式由来已久:比如“赐福巷”、“延寿巷”。这些字眼都含有美好的希望,沉淀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3 道路命名有“定数”
从某种程度上讲,道路桥梁命名,和家族给子孙取名其实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地名由通名和专名共同组成,通名如桥、街、路、巷,如中山桥,中山为专名,地名命名并非如此轻松,它遵循着一套法定程序和命名规则。
“任何一个地名的生成不是凭空的想象,更不是一时的兴起,它的溯源包含着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田耕介绍说,地名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道路桥梁的命名首要的环节就是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规划和建设部门获取道路等级、走向、长度、宽度、人行道、绿化带等基本属性。
到了审核和审批环节,因区县市层级的不同,具体的工作职责也不同。区县层面,包括3种情况:近郊4区需要经过以下程序:征求公众意见建议,主要是道路所经过街道、社区部分单位和群众意见建议;组织召开专家评审论证;区政府会议审核和审定。1区3县,由区县政府审批。跨区县则由所在区县政府共同上报命名请示。市级层面,先是征求公众意见建议,并进行汇总,提请专家组参考,然后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再提交市政府会议审定,最后向社会发布命名通告。
4 兰州道路命名体现地域性
遵循命名原则、尊重历史传统,传承地名文化,体现指位功能——这是兰州道路桥梁命名的准尺。但根据兰州东西长南北窄的独特地理特征,在具体的命名中,兰州市还秉承了一条原则: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基本按照东西为“路”,南北为“街”进行道路命名。其中,城市主干道大多以甘肃省14个市州名字命名。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兰州市地名管理办法》提供了相对详细的指导。从2001年出台到2004年对其进行修改,兰州道路桥梁的命名被不断规范: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应当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特征,与其使用功能相适应;住宅小区、花园、广场以及具有地名意义或指位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应当名实相符,与其用地面积、建设规模、使用功能、所处环境等因素相一致;含义健康,符合社会道德风尚和民族习俗;用字准确规范,避免重名、同音和使用生僻字;一地一名,派生地名和主地名相协调;一般不以人名和外国地名作地名;名胜古迹名称和历史形成的具有城市象征意义的名称,不得变更等原则。首席记者 李辉 实习生 张裕泰
相关新闻
- 2018-11-22探访兰州新区民俗村 找寻黄土地年代“专属记忆”
- 2018-11-22征迁接近尾声 兰州奥体中心设计方案全国招标
- 2018-11-22兰州建设“智慧城市”经验将在全国推广
- 2018-11-21兰州西固区接力读书“马拉松” 倡读者放下手机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