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王阳明后裔在金城 ----兰州市安宁区孔家崖王家庄《王氏族谱》考释

18-11-15 12:2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任磊

【专题】玉华帛彩·国际诗文吟唱会

  2005年3月1日,安宁区北山毓山之下,王家庄真乐村王阳明纪念馆(王氏家祠)破土动工。5月1日,举行大殿上梁仪式,兰州安宁、城关、七里河等地区王氏族人及交通大学部分学子、王阳明思想研究者三千多人参加。2005年10月1日,举行大殿落成庆典,一期工程竣工。嗣后,陆续完成王阳明文化研究会接待站及生态园修建工作。整个工程占地4200平方米,总投资近700万元,资金均由王氏族人自筹募捐。

  纪念馆(包括王阳明文化研究会接待站),为仿古建筑,红墙碧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布局方正,清雅古朴。正殿设王阳明玉雕坐像,像后悬王阳明彩色朝服画像;殿堂同时悬挂清光绪乙卯八月王阳明第十世孙王三祝八十三岁巨幅仿制肖像,上书“道馨先生像赞”。殿前设香炉供桌,旁有王氏族人建祠募捐名录,王氏家族石刻碑记。东西配殿设廊房过道。过道墙垣壁画精美,砌墙砖雕造型生动,整个建筑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王阳明纪念馆全国多地均有设立,兰州安宁王氏所建则属西北地区第一家。

  《王氏族谱》世系考

  继王氏祠堂修成,2008年《王氏族谱》出籍。《族谱》由安宁区孔家崖王家庄真乐村王氏族人根据王三祝所修《真乐村族谱》,共研考证、补漏增新;由十二世裔孙王东升执笔,续修而成。该谱记叙了王氏家族起源、发展、迁徙以及迁徙金城袖川及安宁繁衍生息的之世系情况。该谱尊王阳明为一世祖。

  王阳明(1473-1529),又名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余姚王氏始迁之祖往前可追溯至东晋王羲之第二十三代孙王寿,王寿由山阴迁至余姚,奠定基址)。王阳明仕明朝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赠新建伯,谥文成。他是明代理学家、教育家,有中国心学第一人之说。“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王阳明认为理论道德是人生下来就有的“良知”,要求通过内心修养达到认识与外界事物的一致。他提出“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学说,认为教育儿童应使其心情愉快,受到鼓舞,才能有所效果。王阳明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影响很大,其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阳明全集)。

  王阳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年间,经五百多年繁衍生息,其后裔遍布全国各地,旁系支流盘根错节。金城王阳明后裔,通过《王氏族谱》梳理,脉络清晰,各房辈序分明,世系情况详明完备。据王三祝咸丰十一年所纂《真乐村族谱》载: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21),宁王宸濠叛乱,王阳明率军平叛。间有王阳明之孙“宣一公”、“宣二公”弟兄二人为避乱世生变,几经流转迁徙,途径金城,定居袖川王家堡。是谱云:“始迂金城者为海日公之曾孙也(海日,名王华,王阳明之父,明成化十七年状元——编者注),‘宣一公’偕弟‘宣二公’‘一迁而苏,再迁山左之兖,自兖三迁而山右太原,四迁则陕右之’,居金城袖川。”今修《王氏族谱》根据王三祝《真乐村族谱》所制的“袖川东村世系图”和“袖川西庄五世世系图”,分别示意宣一、宣二弟兄落户金城袖川后世系情况。袖川西庄五世世系图则明示宣二第三代王永命、王永和、王永满三兄弟率家,由袖川西庄迁至真乐村(今安宁区王家庄)定居后各代世系情况。世系图按辈序详列各房、各支十六代,详记族员人名近千人。世系图所列王三祝系始迁真乐庄老三房小七支王永满第四世孙,上溯王阳明第十世裔孙。

  新修《王氏族谱》对王三祝修谱事体作如是记述:“三祝公屡下江南,详考补漏拾遗,修谱,作序”“青年时期就开始收集资料,编写《真乐王氏族谱》。因袖川祖祠几经匪患劫掠,断简残编,若存若亡,莫可稽考,为澄清金城王氏一脉,三祝公屡下江南考证,足迹所至潇湘、幽燕、齐鲁,登五岳观苍海,历涉陕、豫、鄂、赣、晋等省名山大川,寻求先祖圣贤遗迹……晚年作序,镌刻于庙堂石碑之上,现存至今,为我金城袖川王氏一脉固本朔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王氏家族文化

  新修《族谱》对王三祝介绍说:“三祝公生于1789年,卒于1882年,字道馨,号贞一子,清代兰州名医,诗人、书法家。十三岁中秀才,熟读四书五经,此后废举而致医道,以行医为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众乡亲交口称赞。晚年潜心理学、玄学,著成《敏求录》《大雅堂遗稿》《大雅堂诗话》以及《验方集》《野说闲话》等著作。”本文作者综合多方面资料对王三祝作如是介绍:王三祝,王阳明第十世孙。其著述丰厚,诗作亦为人喜爱,有“桃园诗人”之美誉。他赞美安宁桃花的《雨霁看桃花》一诗云:“宿雨最无私,新桃若有知。桃开花映颊,雨霁色飞眉。物障清明后,天真烂漫时。胥夸红可爱,一柳俏生枝。”评者誉其诗“五言古风,冲和娴雅;七言绝句,气韵高迈”,颇为赞誉。王三祝一生笃信孔孟之正学和王阳明心学学说,所著《敏求录》是其代表作。《敏求录》有3卷刻本,其子皋兰县医学王之敦于光绪七年(1881)刻印,版藏大雅堂。书前王三祝自序云:“敏求录者何,余之好古力学、体念身心而有得者也。”《敏求录》仿《论语》《传习录》体例,以王阳明心学之说为根基,或谈治国,或论修身,其中颇有能发人深思者。有文介绍云:“《敏求录》系王三祝早岁读儒家典籍,窥天人之际,究圣贤之奥,求修齐治平之道,札记式的语录体心得。”其中“取民之财,用民之力,而使之无余生者,虽有天下,岂能久享乎?”“废学校立刑名以治世者,以法毒人者也,卒以自毒而已矣。”“不积德功而用诈力以取天下者,必速亡”“简于官则国富,简于事则民安”等语,言简意深,对统治者足可引以警示。刻本《敏求录》上卷有光绪年间陈泰撰《道馨先生像赞·序》,序曰:“卓哉先生,七松八柳。左图右史,富媲二酉。生平笃学,卷不去手。陶然自得,杯不离手。先生醉耶,太空无有。先生醒耶,渊乎内守。独见其大,不落窠臼。与则挥霍,取则不苟。高咏密咏,诗三百首。老当益壮,行年九九。卓哉先生,道馨不朽。”以四言韵语概括了王三祝读书治学的诗酒生涯。并有言曰:王三祝闭门著书,恐见识不广,遂学孔夫子周游列国,游历“秦陇,溯襄阳,至大江上下,以及山之东西,河之南北,观历代之文物,求往年之故事,1887年王三祝修撰的真乐村《王氏族谱》使学问更为渊博,见识更为精微。”王三祝的文学修养和为人之道,及其对安宁区的历史贡献,深为当地百姓推崇。

  1991年8月17日,为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地方文化,安宁区政协与安宁区孔家崖乡政府联合举办“王三祝先生逝世110周年纪念会”。安宁区委、区政府、文教宣传等部门以及乡村负责人和     

  王三祝后裔代表等40余人出席,追忆先生生平,褒扬先生业绩,还选编了《王三祝诗词选》一书。

  新修《王氏族谱》记载了王三祝在兰州安宁的一段逸闻、懿行。云:三祝公医术高明,远近闻名。相传陕甘总督左宗堂说三祝公医术高深莫测,有意试探他的医术,就假托染疾在身,邀四方名医前来诊治。然众医以为左宗堂日理政务劳心过度,皆处调理之方,左宗堂都未服用。屡招三祝公不应,于是派绿轿相邀,三祝公不得已应招。左宗堂在中门迎侯,到二堂下轿。此时,三祝公故作失足状,左宗堂忙上前搀扶,三祝公顿生疑虑,“有病何以扶人?”尔后至内室为左宗堂把脉说:“大人无疾也”“假病试医耳”。左宗堂甚为钦佩,哈哈大笑说:“我请先生来,用意正是如此,先生果然医术高明,名不虚传。”遂赠金、银百两,祝公不受,婉言谢绝。又记曰:毓山脚下,东西褡裢旱地,因地势高,旱年欠收,三祝公发动族众修水车大渠,以每人一天一合干红枣为出工补助。水坝修成,东西褡裢旱地变成百亩良田。后来为纪念王三祝的这一善行,人们亲切地称大坝为“枣儿坝”。

  《族谱》记有清·嘉庆二十年萃芳馆管春书室所录王三祝轶事:嘉庆二十年五月,至蜀中锦江间,游至一园亭内,有人扶乩请仙(扶乩(jī):又叫扶鸾,一种民间求神问卜的方式。即由二人扶丁字形木架在沙盘上划字,预示吉凶或解疑治病。据说,划出的字非出自扶乩者意念。解放后绝迹。——编者注)。祝惊其奇,忽乩盘大动,大书曰:“管春子亦来也。”祝大骇,问:“请何仙?”曰:“吕仙。”祝闻,试其灵否,焚香默祝曰:“世以精气神为先天,予以为既付(附)于人身,是后天非先天。”祝毕,乩盘动曰:“问的好!”疾挥迅书如风驰电赴,未一时乃成七言绝句十二首,末后一行曰:“前生同造友纯阳道人吕岩拜赠,长春苑太师化身贞一管春子”二十五字。噫!异矣。管春子是予乳名,贞人乃同人之所赠,以为号者,吕仙何以知之?真哉!仙矣,神矣,予知之矣!

  王氏家族世代笃学,经数百年积淀,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新修《王氏族谱》以王阳明儒家思想及“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学说训导族人。指出祖宗之训要世代遵守,要“继承家学,讲求忠信、孝慈,仁厚,以此保证家族生存和发展”。《族谱》以王阳明的教育理念训导族人:“王阳明认为世家大族的子弟之所以多不能有所成就,在于‘父足之所以教之陋而望之者浅’,仅以读书仕进为目的,缺乏成圣成贤的远大理想。对族中子弟学业有所进步、并取得成绩者,王阳明都及时予以勉励,‘近闻尔曹学业有进,有司考校,获居前列,吾闻之喜而不寐。此是家门好消息,继吾书香者,在尔辈矣。勉之!勉之’!”并强调“吾非徒望尔辈但取青紫荣身肥家,如世俗所尚,以夸市井小人,尔辈须以仁体存心,以孝悌为本,以圣贤自期,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对家族子弟明确提出不单纯以科举取仕为目的而读书,要秉承家训,“以圣贤自期”,将家族文化发扬光大。《族谱》所录王阳明制定的家训其宗旨亦是以儒家思想为本,训导子孙立身处世要讲忠信、讲孝道,持家治业要讲仁厚、讲诚信。

  兹将王阳明制定的家训录于后:

  世守儒宗训,家传正学书。宏纲开端运,嘉祉锡祯符。

  勋业前征远,通经圣绪孚。时雍无会合,雅化绍唐虞。

  朝廷尚文德,万国景贤良。忠信正常泰,严恭体益庄。

  孝北家道善,仁厚祖功长。诚正修齐治,隆平世永昌。

  改革开放,修谱成风,续修谱牒多沿袭传统制定了本家的“族训”或“家训”“家规”。虽立意多以儒家倡言为本,但融进了当今社会提倡的精神文明内容,王氏族训可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立意新颖,四言韵律,通俗易懂。祖训曰:

  人类社会 基于家庭 尊祖敬宗 睦族敦伦 齐家爱国

  兴邦固本 夫妻二人 家庭核心 情深意笃 互爱互敬

  男不尊大 女不卑从 互敬互爱 情感交融 穷莫易节

  富不变心 风雨同舟 比翼鹏程 双方父母 共同侍奉

  善其衣食 便其住行 医其疾病 娱其精神 桑榆逢春

  夕阳更红 婆翁媳婿 理解尊重 休戚关情 偶有不贤

  理解宽容 婆待儿媳 应若亲生 儿媳对婆 应为娘亲

  婆媳难处 儿应居中 巧施斡旋 妙语开心 兄弟姐妹

  手足情深 心相默契 行相照应 供养老人 协力同心

  遗产继承 以法为凭 亲密无间 黄土成金 妯娌融洽

  家门有幸 若有摩擦 兄弟秉正 不可偏信 切勿怂恿

  温言明理 春阳消冰 邻里相处 以和为重 与人为善  

  坦荡真诚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倘生纷争 主动调停

  握手言和 高下莫争 居安思危 防患未然 辛勤劳动

  致富光荣 财源广进 俭朴节用 用而不奢 俭而不吝

  衣莫嫌旧 食勿贪丰 有当思无 富应慈贫 细水长流

  筹划精心 合家和睦 夫妇相亲 择妻选婿 重于情缘

  情投意合 志女言端 自主婚姻 幸福美满 计划生育

  优生优育 琢玉成器 教子成人 天下父母 人同此心

  人生启蒙 贯彻终生 身教重范 言教莫松 勤劳务实

  庄敬持身 严而无度 反生怨恨 爱而不宠 严格示训

  拔苗助长 百害子孙 自古纨绔 毁于嬉纵 寒门贵子

  并非天生 矢志苦学 磨砺成锋 儿孙年少 应端品行

  纵欲有害 恶习伤身 救国酬志 学好本领 知识高峰

  奋勇攀登

  金城王氏字辈派字

  《王氏家谱》世系图记有金城王氏派字十六世,由于始迁之祖未设字辈譜语,纵观谱系用字显见未达统一。九世之先各支各房尚能统一用字,使承属关系明朗,亲疏远近了然。九世之后用字多有随意,无序显见。是谱打破女不上谱之旧规,世系图记有最后两代女性芳名,使无男户不致无记而断代,是为创新也。

  金城王氏各房各支派字如下:

  一世:宗字,二世:应字,三世:连字,四世:永字,五世:文字,六世:绪字,七世:顺字,八世:三字、自字,九世:世字、登字、之字、中字,十世:立字、元字、秉字、尚字、茂字、怀字、存字,十一世:乾字、进字、万字、学字、玉字、大字,十二世:坤字、有字、海字、兆字,十三世:大字、仲字、绍字、正字、俊字、克字,十四世:本字、国字、朝字,十五世:始字、雅字,十六世:足字。

  安宁区地方志办公室  孙华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