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迎来新生活 ——关注贫困县脱贫摘帽之张掖肃南篇
原标题:农牧民迎来新生活
——关注贫困县脱贫摘帽之肃南篇
雪山映衬下的肃南县马蹄乡大都麻村新建的小康房靓丽整齐。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甘肃日报记者 齐兴福
深秋时节,走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乡大都麻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新建的小康房靓丽整齐,藏式图案装饰的文化墙引人驻足,养殖小区内牛羊肥壮,藏乡电商服务站特色产品琳琅满目,乡村舞台唱响农牧民新生活……
这是肃南县推进脱贫攻坚带来的新气象。近日,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传来好消息,肃南县成功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行列。
合力攻坚加大精准脱贫
肃南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是全国唯一一个裕固族自治县和国务院确定的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县份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
近年来,肃南县牢固树立“抓好精准扶贫就是最大任务”的理念,以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扶贫攻坚战伊始,肃南县先后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村精准扶贫整村脱贫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制定出台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打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合拳”,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把精准扶贫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肃南县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分别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挂帅,组建了5支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12名挂职干部、9名大学生村官,为20个巩固提升村每村选派一名优秀年轻干部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形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市、县、乡、村四级领导,市、县两级部门(单位),一个帮扶工作队“3+2+1”的工作力量,实现了县级领导包村、部门单位联村、帮扶干部到户“三个全覆盖”和帮扶措施“四到村”“十到户”。
精准施策破解发展难题
住新房、走水泥路曾是大河乡西岔河村村民李生泽的梦想。通过精准扶贫,在县乡干部的帮助下,他终于如愿以偿。
“现在,行路、吃水、住房的问题都解决了,致富门路也有了,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这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李生泽喜滋滋地说。
为提高扶贫工作效率,肃南县从推行游牧民集中定居工程入手,通过后续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牧民集中定居率达到80%以上。同时,结合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对祁连山核心区149户484名农牧民群众进行了搬迁,让82.5%的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基本解决了搬迁后转产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问题。
围绕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壮大富民产业、完善公共服务等关键任务,肃南县整合饮水安全、通村道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集中优势力量,向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0个巩固提升村聚集,切实发挥扶贫要素的最大效益。2015至2017年,全县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5亿元,全力实施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等重点项目,全县贫困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多措并举释放政策红利
精准扶贫重在实效。肃南县坚持以重点扶贫工程为抓手,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红利不断释放,提高了贫困村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马蹄乡大都麻村地处偏远,曾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肃南县筹资重修了通村道路,并对村容村貌进行全面整治。
路通了,村子美了,游客自然增多。两年前,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村民李英开了一家“牧家乐”。经过两年的经营,他成功脱贫。
“没有政府的帮扶,我肯定脱不了贫,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幸福。”李英说。
肃南县还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人均草原生态补奖资金达到7506元,保底收入达到3353元。每年设立600万元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细毛羊“两年三胎”等新模式、新技术。同时,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引导群众发展农(牧)家乐、家庭旅馆、特色餐饮等乡村旅游业。积极推进“互联网+扶贫”,60多种农畜产品、旅游文化纪念品实现了“上网”“进城”。
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肃南县将幼儿教育、高中教育纳入免补范围,实现了“三免两补”十五年免费教育,还全面落实优秀大学生(研究生)政府奖励和贫困大学生(研究生)政府救助等惠民政策。
此外,肃南县通过健康扶贫、社保扶贫、科技扶贫、精神扶贫、金融扶贫等一系列措施,给全县农牧民贫困群众脱贫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实举措干出真业绩。至2017年底,肃南县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72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达到11876元,全县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1.16%下降为零,成功甩掉了贫困帽子。
相关新闻
- 2018-09-12环县牧草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 2018-08-07从毡房到别墅的蜕变——酒泉阿克塞县牧农民住房实现“三级跳”
- 2018-08-01甘南碌曲加强新时代农牧民讲习所建设
- 2018-07-10温暖牧农民的民生账本——酒泉阿克塞县全力保障困难群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