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沙漠中挺起不屈的“绿色脊梁”——民勤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18-10-28 09:2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沙漠中挺起不屈的“绿色脊梁” ——民勤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伏润之

  今年9月,“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在武威举行。“没想到沙漠地区生态植被可以如此茂密。”参会代表在实地参观民勤生态治理成果时发出这样的惊叹。

  谁能想到,半个多世纪前,这片土地还是一幅沙进人退的景象。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从“风沙民勤”到“绿洲民勤”的转折,不仅是民勤造林成果的真实写照,也是我省艰苦卓绝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动实践,更是一部干旱缺水地区追求绿色发展的英雄史诗。

  民勤精神,从一个人到千万人

  出武威市,沿着民武路向北一路看去,道路沿线被茂密的植被“庇护”,透过树丛的缝隙可以看到不远处生机盎然的庄稼地。

  然而,半个多世纪前,别说成片的树木,就连公路时常都会被移动的沙丘掩埋。

  石羊河,民勤绿洲赖以生存维系的源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石羊河上游水资源需求量成倍增加,造成位于石羊河下游的民勤来水减少、土地日益沙化。《民勤县志》这样描述:新中国成立前,有26万亩农田受风沙灾害,60多个村庄被沙压,每年约2.3万人迁徙他乡。

  宋和村是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小村庄,很早流传着“沙上墙,驴上房”的顺口溜。20世纪50年代,春天庄稼刚出苗,不是被大风连根刮走,就是被流沙无情埋压,一亩地只能收不到一百斤粮食,甚至绝收……

  保卫家园、守护田园。1950年,民勤县做出重大决策:召开全民防沙治沙万人誓师动员大会,数以万计的群众拎起铁锹,扛着梭梭苗,挺进广袤沙海,一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全民治沙战役就此打响。

  在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环境下,民勤人民众志成城,一代接着一代干,从一株红柳、一棵梭梭种起,毕其功于一役,在祖国大西北构建起一道阻风挡沙不屈的“绿色脊梁”。

  “豁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治住沙患。”50年前,民勤第一代植树人、全国劳动模范石述柱在宋河村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没有水、没有车、没有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带着30多人组成的青年团员治沙突击队,挺进村东头的大沙河开始治沙。

  插风墙,种红柳,植沙棘,栽白杨……

  大风起,树苗有的被风卷走、有的被沙埋压;

  这一代人,花了6年时间,才种活20亩白杨树。

  一个小村庄的治沙历程都如此艰辛,要想改变全县的生态,让沙漠变绿,没有全民参与和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坚持,绝难做到。

  杨可畅,1952年至1963年,带领群众在大坑沿村造林3200亩,封沙育草1万多亩;

  郭普,1961年起在民勤研究治沙20年,获“全国治沙劳动模范”奖章;

  许齐科,1984年到1991年7年间,治理了16551亩沙丘,挡住了280万立方米沙子;

  ……

  在民勤,像他们一样在风沙线上战斗的人还有很多。

  57岁的王能已是三角城机械林场红沙梁护林站的一名普通治沙职工,已在这里工作接近40年。他的手,仿佛一块老木头,手指关节处布满坚硬的老茧。

  “40年前我还是个小伙子,每年跟着师傅迎着风沙进沙窝,风沙打得嘴都张不开。40年来,就是我们这些人种下了这么多梭梭林。”王能已说。

  登上林场的制高点,成片的梭梭林像海洋一样望不到边。

  第一代治沙人老了,但民勤治沙行动却从未停歇!

  ——68年来,县里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主要领导“挂帅”治沙的传统一直没有变,植树造林这一“头号工程”没有变;

  ——68年来,每年到了植树季节,当地就有数不清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战在风沙线上,场面蔚为壮观;

  ——68年来,一代代民勤人民重新阐释了家园的涵义,将沙漠牢牢遏制在绿洲外围,创造了沙海播绿的奇迹。

  民勤造林,从一棵树到一片绿洲

  俯瞰民勤,犹如一条绿色的丝带,轻轻系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之间。

  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勤将祖国西北植树造林的难度放大到了极致——90%的国土面积处于荒漠沙漠,不但如此,年降雨量113.2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675毫米,灌木赖以生存的地下水位最深时达到40米,在外界看来,这里曾是生态文明建设无法逾越的鸿沟。

  民勤荒漠化防治在全国荒漠化防治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丛日春表示,民勤荒漠化一旦蔓延,不仅可能重演罗布泊的悲剧,而且会使河西走廊交通、能源、物流严重受阻。

  数据显示,2007年之前,民勤地下水位以每年0.637米的速度下降,流沙以每年8—10米的速度逼近绿洲。

  传统方式治沙因害设防,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规模小、力量散等弊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林业六大工程的启动实施,民勤县生态建设步入以项目为带动,政府组织引导、部门协调配合、全民广泛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轨道。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民勤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民勤县林业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2017年全县压沙达到8万多亩,相当于4个县城的面积。“这么整片推进的生态治理在过去无法想象,好处是化整为零集中优势力量取得突破。”他说。

  记者在青土湖西北方向的沙漠深处看到,运草车在沙漠里川流不息,治沙工人正在有序压制草方格。项目负责人王龙表示,这里是沙漠腹地,治理后再过3年,这里的风沙将会明显降低。

  民勤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十二五”以来,民勤县防沙治沙步入有史以来投资力度最大、推进速度最快、治理成效最好的历史新阶段。

  2010年,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重现碧波,目前水面达26.6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有效阻隔了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合拢。夹河乡黄案滩关闭的96眼机井中有7眼自流成泉,10万亩芦苇蓬勃丛生。较大的青土湖、老虎口、龙王庙、勤锋滩等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全县长期存在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据国家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民勤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分别减少6.26万亩、6.76万亩,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逐年减少、减轻趋势,整体处于遏制、逆转趋势。

  记者驾车沿着民勤绿洲西侧一路行进,当地群众普遍反映,经过多年治理,民勤的风沙小了,庄稼活了。武威市气象信息专报进一步佐证了群众的感受,曾经是我国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石羊河流域下游一带,大气降尘量大幅减少,2017年降尘量为近13年来最少。其中,民勤县每平方公里大气降尘量184.8吨,为近13年来的最小值,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8%。专报分析认为,过去13年石羊河下游大气降尘量呈显著减少趋势,2010年以后,大气降尘量逐年下降。

  民勤县气象台台长王荣基告诉记者,1962年,民勤县有记录的沙尘天气次数多达58次,近十年来已经控制在十次以内。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在腾格里沙漠建立了观测体系,一个1米宽50米高的断面一年沙尘通过量是9.2吨,但经过树木阻挡后到达绿洲的沙尘量只有2.4吨,四分之三的沙尘被阻隔在绿洲以外。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民勤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25.66万亩,发展特色林果业49.7万亩,实施封沙育林草72.3万亩,工程压沙29.09万亩。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以上,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17.91%。

  绿色理念孕育绿色未来,如今民勤的生态环境呈现出巨大变化,2010年地下水位实现动态平衡。

  民勤绿洲,从沙进人退到“点沙成金”

  从毁林垦殖到治沙种树,从惧怕沙漠到亲近沙漠,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数十年来,民勤人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与自然的抗争,正演化为和谐的对话与交融。

  民勤县大滩镇上泉村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全县最大的风沙口——老虎口就处在上泉村西线。经过治理,昔日狂沙肆虐的老虎口,如今已是风静沙固。但上泉村党支部书记白会本却和村民们一起思量着,如何实现治沙与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民勤县制定出台了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办法、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实施意见,以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等区域为重点,鼓励农民承包治理经营沙区和治沙生态林,大力发展以梭梭接种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

  白会本率先参与,承包经营治沙生态林500亩,购进肉苁蓉种子,把技术人员请到现场,对承包的生态林全部实施梭梭接种肉苁蓉。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合作社+社员+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带动上泉村330多户农民发展肉苁蓉等沙生药材种植1500亩,使农民在治沙中获得收益。

  事实上,从当初的沙进人退到如今的“点沙成金”,民勤生态文明建设“反弹琵琶”的举措正在进行从治沙、用沙到把沙地变宝地的巨大变革。

  去年以来,民勤县找准找实防沙治沙与绿色增收的最佳契合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沙产业,促进沙区生态脱贫和产业致富。大力发展以红枣、枸杞、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和以肉苁蓉为主的沙生药用植物,累计建设林果基地49.7万亩,打造沙生药材示范基地11万亩。2017年,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压沙造林和沙产业的群众达到11.4万人,实现总产值3.22亿元,形成了治沙与增收的良性互动。

  不但如此,民勤县还将沙产业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绿了黄沙,兴了产业。今年,民勤县依托沙漠资源,先后举办首届沙枣花节、中国·民勤首届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等多项活动。其中,参与沙漠雕塑创作的艺术家们认为,民勤县坚持科学防沙治沙,充分利用民勤浑然天成的塞北风光和独具魅力的大漠风情,大力发展以沙漠生态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值得推广借鉴。

  如今,行走在民武路上,挺拔的杨树,茂密的梭梭,粗壮的沙枣,郁郁葱葱的草木随风起伏,绿涛般涌向沙海深处。

  从对沙漠“因害设防”到大力发展“沙产业”,民勤奔着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这一目标,正围绕绿色发展进行全新布局,一幅充满希望、信心满怀的“绿洲民勤”新画卷徐徐展开。

精彩推荐

  • 【脱贫路上的故事(31)】大山深处的帮扶干部:人到、心到、责任到(组图) 【脱贫路上的故事(31)】大山深处的帮扶干部:人到、心到、责任到(组图)
  • 甘肃省政协委员赴陇南西和爱心捐赠助力民生(图) 甘肃省政协委员赴陇南西和爱心捐赠助力民生(图)
  • 陇南西和为中华蜂养殖构建双保险(组图) 陇南西和为中华蜂养殖构建双保险(组图)
  • 甘肃省政协召开专题会议 传达省委常委会议精神 欧阳坚主持并讲话 甘肃省政协召开专题会议 传达省委常委会议精神 欧阳坚主持并讲话
  • 2019年甘肃省高考艺术类统考大纲公布 2019年甘肃省高考艺术类统考大纲公布
  • 甘肃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召开 审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甘肃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召开 审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 图解|通贾南北 融达西东 改革开放40年甘肃商务扬帆远航谱新篇 图解|通贾南北 融达西东 改革开放40年甘肃商务扬帆远航谱新篇
  • H5|40部小说告诉你,改革开放40年我们经历了什么!(3) H5|40部小说告诉你,改革开放40年我们经历了什么!(3)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图解:新要求!甘肃省宣传思想工作这么
2   图解|通贾南北 融达西东 改革开放40年
3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马永强等同志职务任
4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甘肃省机构改革方案
5   甘肃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召开 审议通过
6   H5丨官宣!甘肃融媒体旗舰10月28日扬帆
7   定西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重点
8   平凉市泾川县吴焕先烈士纪念馆 征集到
9   林铎会见刘雅鸣一行
10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