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企帮万村丨干旱高原 藜麦香菇成致富“生力军”
原标题:干旱高原 藜麦香菇成致富“生力军”
甘肃远达集团种植专家向参会人员介绍藜麦生长情况。
食用菌种植大棚。
红藜、黄藜、白藜,万亩不同颜色的藜麦,在秋风中波浪般起伏,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把干旱高原的丰秋点亮。参观者在醉人的秋光里,时时举起手机留下美好瞬间。这是10月22日,在甘肃召开的全国“万企帮万村”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上,与会代表在天祝县南阳山移民区看到的美丽秋景。即将成熟的藜麦,让整个田野呈现出别样的金秋田园风,也成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1 三万亩藜田带动八个村农户脱贫
从兰州新区出发,行程110公里后进入了天祝县。天祝地处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2017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26万人,贫困发生率7.67%。松山镇作为天祝县易地扶贫搬迁的主战场,为实现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县上将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适应南阳山气候、地理特征的产业,后经多方考察、科学论证,于2017年初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甘肃远达集团,在松山镇南阳山生态移民区试种藜麦5000亩获得成功。南阳山产出的藜麦颗粒饱满,单产量高,营养成分好。在藜麦基地考察的专家杨书元博士给予了“中国藜麦看甘肃,甘肃藜麦看天祝”的高度评价。
秋天的南阳山,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亩藜麦田长势喜人,金穗迎风摇曳,麦果累累欲坠,勾勒出了一派丰收景象。
甘肃远达投资集团藜麦产业园负责人介绍,为了帮助当地农户脱贫,产业园免费给贫困户提供种子、肥料、地膜,藜麦成熟后以每斤4元的价格订单回收。按平均亩产300斤计算,加上县上每亩补贴的400元,贫困户每年每亩收入在1600元左右。如果一家种6亩以上的藜麦当年收入上万元,稳定脱贫。同时,按照农村“三变”改革要求,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藜麦种植专业合作社5个,鼓励农户抱团发展。在松山镇德吉新村、祥瑞新村、鞍子山村等8个村种植藜麦3.3万亩(其中精准扶贫户种植5718.1亩)。下一步计划在全面发展订单农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打造“天祝·中国高原黎麦之都”。
为壮大藜麦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远达集团还计划投资2.2亿元,在南阳山片建设集生产、仓储、加工、3D展示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藜麦产业园,创建“中国藜麦科技示范园区”和世界首个藜麦种质资源库。
2 小香菇成就大产业
在天祝,带动农民脱贫的还有一项产业,就是食用菌。在“万企帮万村”产业扶贫观摩现场,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调动移民点农户的积极性,该公司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企业生产菌棒,农户管理出菇、企业收购包装销售,使“冷资源”发挥“热效益”,小香菇也能成就大产业。
“通过这样的模式,在保本增值、归属清晰的前提下,把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折股量化入股到企业,按照10%比例分红,形成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该企业负责人称,现已种植食用菌大棚100座,每棚净收益3万元左右,产品主要销售到兰州、西安、成都、新疆等地,当地农户的收入增加,种植积极性也提高了。一位种植户告诉记者,他种植食用菌,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据悉,甘肃远达集团将种植藜麦作为助推脱贫致富的突破方向,以产业嵌入,以项目带动,2018年,为甘肃省8个市州县15个乡镇免费提供种子和全程技术支持,播种3.38万余亩并签订订单回收合同。仅天祝县松山镇,带动精准户2349户11293人、非精准户1555户6350人。甘肃中盛农牧发展公司在镇原县流转土地23.84万亩,计划在15个乡镇31个村新建养殖小区45个,已经建成36个,发展专业合作社555户,解决了1500名困难群众就业,带动农民增收8200元。甘肃华羚集团依托藏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农牧特产品商品化程度,累计投放牧区原料收购资金已达82亿元,带动农牧民10.6万户53万人,其中带动甘南农牧民2.95万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万户,曲拉和牦牛鲜奶对农牧户年均纯收入的贡献率已达45%,有效带动了藏区农牧民群众的增收致富和产业发展。
文/图 记者 欧阳海杰 刘琼
相关新闻
- 2018-10-24樊锦诗获“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终身成就奖
- 2018-10-24王作宝28日做客金城文化沙龙
- 2018-10-24甘肃省委常委会昨日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中办国办《关于印发〈甘肃省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 研究部署全省机构改革经济运行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
- 2018-10-24兰州市四级监管全力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