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苗的“逆袭” 庆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原标题:小药苗的“逆袭” ——庆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得天独厚
朝阳产业蓄势待发
又是一个秋收季,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庆阳正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除了传统优质的农作物,今年,长势喜人的中药材也成为广大农民期盼丰收的“香饽饽”。
日前,记者走进宁县益翠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药材试验田,满园药材花开,争奇斗艳,分外美丽,空气中不时散发着淡淡的中草药香,这里种植着银柴胡、黄芪、黄芩、射干、甘草等98个中药材试验品种。
“这片试验田里的药材是在市农技中心的技术指导下种植的,目前成活率达到99%。我们打算把这些药材送到省上有关部门做一下检测,如果质量检验标准符合国家规定,下一步就能推广种植,一方面丰富本地药材种植的品种,另一方面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宁县益翠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美元说。
今年年初,任美元在宁县新庄镇坳王村流转土地500亩种植药材,目前种植黄芪、黄芩、丹参、柴胡、板蓝根、牛蒡子6个品种,长势都不错。
任美元告诉记者,这两年中药材市场行情看好,政策扶持力度大,他希望通过示范种植效应,带动周边乡镇贫困户种植药材,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我们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统一种植、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统一收购和销售,减少贫困户的投资成本,提高种植积极性。”
庆阳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层深厚,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药库”,中药材种植、采集、炮制、配方等历史源远流长。
据了解,庆阳市出产的各种药材约400多种,其中植物类390多种,69个品种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5个品种列入国家出口产品。尤其盛产品质上佳的甘草,亿万年生成的龙骨,治感冒的小柴胡,清心润体的知母草,祛风止痛的防风,药中上品野酸枣更是漫山遍野,越采越旺。
同时,庆阳也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中医鼻祖岐伯的出生地,岐伯在此成就了举世瞩目的《黄帝内经》。弘扬岐黄文化,发展道地药材,推进道地药材认证和品牌建设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近年来,受中药材市场价格上涨和政府产业政策支持的影响,中药材与其他农作物比较效益明显。随着市场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效益促使农民思想观念改变,种植热情高涨,中药材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中的优势得到发挥。”庆阳市农技中心经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贾纯社说。
抱团发展
合作社带动见成效
今年以来,庆阳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户自愿”的原则,立足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环境优势,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将中药材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开发、精心培育。不断引进新品种,驯化野生品种,持续推广优质道地中药材高产栽培技术,中药材生产规模日益壮大,种植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得以调整,脱贫致富步伐加快。
“中药材加工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联结生产与市场,延伸产业链的桥梁,好药材能否走出去,是解决药农卖难和调动生产积极性的主要环节。”贾纯社说。
目前,全市已成立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多个,已建成的中药材加工企业12家。其中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示范带动作用大、市场影响力突出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5个。依托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2018年全市已建成26个标准化种苗繁育和生产基地。
记者从庆城县神龙钰中药材种植农民合作社了解到,其种植的宽叶低杆北柴胡比一般柴胡品种效益高出60%以上。
庆城县神龙钰中药材种植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王舒平告诉记者,柴胡共有一百多个品种,就中国而言分“南柴胡”“北柴胡”两大类,庆阳子午岭产的柴胡属“北柴胡”,个小、毛根多,选装率较低。
为了寻求高产品种种籽,王舒平跑遍全国十几个省市带回籽种在自家地里试种,经过几轮选育杂交,终于培育出了适合本地栽植的高产优良品种,亩产效益在1万元以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农户种植柴胡3000多亩、泷野川牛籽600多亩、党参80多亩。合作社现有社员438人,其中贫困户235人。合作社与广州、深圳等许多客商签订了订单式中药材种植合同,解决了入社农户销售难的问题。王舒平还成立了庆城县中药材栽培研究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入社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
据了解,在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全市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已推广高垄栽培,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应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微肥、微量元素;药材机械栽培、采挖等10余项新技术及配套设备。这些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加速了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激发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脱贫增收
闯出一条新路子
“331+”农业产业扶贫模式是今年庆阳市探索创新产业扶贫与“三变”改革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3”即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三方产业联合体,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3”即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1”即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方式;再配套“+党建”“+集体经济”等方式,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盘活各方资金,带动贫困群众依托主导产业的纵深发展脱贫致富。
华池县五蛟镇刘家湾村积极探索“三变”+中药材种植模式,依托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以及药材种植合作社的带动。群众以土地、劳务入股,目前已入股土地2000亩,建成标准化中药材示范基地1处。
刘家湾村将县政府支持的5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由村委会持股,投入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每年村集体分红5.5万元;将200万元世行贷款项目资金无偿投入药材种植合作社,以合作社占股40%、106户贫困户占股60%的比例,为每户分配0.75股,根据每年盈利情况进行核算、分红。此外,通过长期聘用管理人员,在播种、采收、田间管理、晾晒分拣等环节优先雇用贫困户劳动力。2017年累计给贫困户兑付劳务费68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今年家里5亩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有时间我就到这里打工,从开春到现在,已经收入近1万元,这比以前自己种粮食和打零工可强多了。”正在恒烽中药材种植基地采摘金银花的景培福这样对记者说。
据统计,今年全市累计种植各类中药材29.23万亩,较2017年增加了9.06万亩。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牛籽、香紫、柴胡、丹参、生地、防风、桔梗、芍药、牡丹、板蓝根、甘草、黄芪、黄芩等20多个。大宗药材如牛蒡子、丹参、柴胡、香紫、板蓝根、甘草已成销往安徽、陕西、河北、广西等地,在国内药材市场有较好的声誉,占有一定份额。
按目前药材市场行情,预计亩产量0.39吨,总产量11.45万吨,亩产值突破2679.27元,总产值可达7.83亿元,中药材较粮食作物收入亩均增收800-1000元。种植面积的扩大,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也促进了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着眼未来
面向全产业链布局
以往,庆阳的中药材大部分是群众自发种植,地块零散,品种繁杂,产量不稳,销路不畅。部分药材种植户在生产中存在盲目性,中药材种植产业曾一度陷入“种多了是草,种少了是宝”的发展困境。
“庆阳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小农经济状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步伐缓慢。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野生资源驯化栽植、中药材地理标志认定和新产品研究开发等工作相对滞后。”贾纯社说。
随着中药材种植的迅速崛起,庆阳市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开始呈现出良好势头。比如,宁县康盛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可加工92种中草药饮片,年生产能力2500吨,销售额1300万元;正宁步天医药公司是正宁县配套设施最完善的中药材种植营销企业,年中药饮片加工能力可达3000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中药材初加工量为1.1万吨,深加工量为0.34万吨。龙头企业在经营中不断更新技术,升级改造设备,加工能力逐步提高,为庆阳市中药材本地消化升值提供了坚强后盾。
为进一步推动中药材产业向纵深发展,着眼全产业链布局,今年以来,在政府组织、企业引领、合作社牵头、农户生产的有利工作机制下,庆阳市吸引了天津天士力医药集团、陕西盘龙药业、北京银旺、北京天士仁等多家知名医药企业落户。同时,各县(区)从产业扶持资金、种植基地、良种、育苗基地建设、风险及奖补等方面按照一定标准给予扶持,组织引导企业、合作社、种植户三方合作,实行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
通过抢抓“三变”改革机遇,形成“企业+合作社”带动群众以地入股分红、“企业+支部”带动集体持股分红、“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带动群众配股分红及“企业+劳务”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等多种经营模式,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增加当地群众和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相关新闻
- 2018-07-23省食药监局:甘肃不涉及相关两批次“问题”百白破疫苗
- 2018-07-23甘肃省食药监局: 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 2018-07-17甘肃省印发新版二类疫苗采购《方案》 所有二类疫苗通过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
- 2018-05-21一片“苗药”1000元八旬老人被骗1.6万 6名嫌疑人落网 兰州警方提醒老年朋友勿信街头神医神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