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水渔农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现场会在白银景泰县召开(图)
中国甘肃网9月4日讯 (本网记者 沈文刚 实习生 贾许康 文/图) 4日,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农牧厅、白银市人民政府主办,景泰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承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机械仪器研究所协办的盐碱水渔农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现场会在景泰县召开。会议还邀请了农业农村部相关局、司,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相关高等院校,省级渔业主管部门,盐碱流域相关单位,甘肃省其他相关厅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会议现场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高扬程灌溉农业区。境内有号称“中华之最”的景电高扬程大型提灌工程两处,灌溉着全县90%的水浇地。但因长期大水漫灌、有灌无排及干旱少雨,造成该县土地盐碱化严重,全县近27万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地盐碱化危害。近年来,景泰县提出“挖塘降水、抬土造田、渔农并重、治理盐碱”的思路,大力实施治碱排水工程、有效遏制土地盐碱化。同时,大力发展现代休闲渔业,修复生态环境。
2016年以来,景泰县将盐碱地治理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生态修复的头等大事、一号工程,立足甘肃乃至西北水产品需求量较大的实际,出台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在盐碱危害区充分有效利用盐碱回归水和弃耕盐碱地,通过开挖鱼塘、抬高耕地、灌水洗盐的方式,降水位、降盐分,恢复耕地、再造新田。截至目前,共建成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南美白对虾集成养殖、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集约化温棚对虾养殖、盐碱水流水养殖等6种不同模式的养殖基地19处,投资企业28家,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
据了解,景泰县利用盐碱水和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既实现了“变害为宝、变废为宝”的目的,也填补了全市乃至全省盐碱水鱼虾养殖的空白。2018年,引进南美白对虾虾苗1亿尾,其中本地投放6300万尾,经淡化外销3700万尾;引进罗氏沼虾580万尾,河蟹40万只,投放各类鱼苗鱼种460万尾,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可达到500万斤,其中南美白对虾产量可达50万斤以上,实现产值7200万元。同时,通过开发渔家乐、观光垂钓、生态采摘,极大地带动了乡村旅游,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
在适宜养殖的草窝滩、五佛等6个乡镇,通过流转盐碱地、就近务工、入股分红等途径辐射带动贫困户1600余户,户均增收2400元以上;累计带动盐碱区20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和多方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水产养殖助推产业扶贫方面成效明显,综合效益也逐步凸显。
景泰县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通过盐碱地治理发展水产养殖,着力修复生态环境。目前,全县抬田恢复耕地1200亩,再造新田耕作层的pH值由8.8下降至8.2,盐分由1.40%下降至0.60%,符合多种耐碱植物的生长,台田种植的大麦、葡萄、甘蓝、芹菜、向日葵、甜高粱、西红柿长势良好,栽植的苗木成活率在85%以上,有效遏制了盐碱扩大趋势;改良治理盐碱地2万余亩,周边耕地地力逐步恢复,枸杞、红枣产量不断提高,荒芜的盐碱区重现生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起到了“挖一方池塘,改良一片耕地,修复一片生态”的作用。
相关新闻
- 2018-09-03白银市景泰县多措并举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侧记
- 2018-09-03白银景泰县破除陋习推进移风易俗
- 2018-08-30白银市景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权贤接受监察调查
- 2018-08-30白银景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权贤接受监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