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州网】脱贫攻坚看甘肃|包集村巧手绣出幸福生活新愿景
【专题】“改革开放40年新变迁 脱贫攻坚看甘肃”2018全国百家网媒扶贫攻坚典型宣传活动

中国兰州网8月25日讯(记者 张龙) 8月24日上午,记者跟随“改革开放40年新变迁·脱贫攻坚看甘肃”2018全国百家网媒扶贫攻坚典型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了乞巧文化的主要发端地之一,位于西和县的石堡镇包集村。


包集村是我省著名的民俗文化村,乞巧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悠久的乞巧文化,孕育了能编善织的传统技艺,精到的刺绣针织才艺,在妇女中间代代相传,并蓬勃发展。

近年来,包集村秉持着“文化促产业发展、产业促文化繁荣”的理念,不断丰富乞巧文化内涵,创新乞巧文化传播模式,将乞巧文化发展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本地乞巧民俗,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游玩,有力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石堡镇党委书记杨勇告诉记者,包集村通过充分发挥妇女长期从事手工编织的传统优势,于2014年年底由村支部牵头组建了手工编织协会,组织妇女发展巧手产业。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包集绣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除自身生产、研发刺绣草编产品外,还辐射带动周边15村21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00多名农村妇女利用农闲时间从事刺绣和草编行业。包集村以协会和绣艺公司为平台,按照“小企业、大集群”原则,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协会+贫困妇女”的经营模式和脱贫带动机制,吸纳入49名妇女入股,其中36名贫困妇女以自筹2000元,全国妇联帮扶资金配股3000元的方式每人向绣艺公司入股5000元,年末保底分红1000元。为拓宽销售渠道,绣艺公司不仅开办网店在网上销售产品,还打造县内刺绣产品的网货供应基地。


年仅16岁的包苗苗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女孩子学习刺绣是想在自己学习之余放松一下,还能有一份收入。同时作为包集村的女娃我当然也得会啊!因为上学和刺绣并不冲突的。

巧手脱贫行动的开展,使包集绣娘在自家门口依靠灵巧双手致富增收,不仅使贫困妇女守住了幸福家园,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有效解决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诸多社会问题。包集村在近几年来乘着全国妇联定点帮扶的东风,引导鼓励村民主动参与“脱贫攻坚”行动,深度挖掘整合民间资源,积极探索多种带贫模式,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关新闻
- 2018-08-26【四川手机报】脱贫攻坚看甘肃|迭部县李志光:看苹果如何为扶贫“造血”
- 2018-08-26【华龙网】脱贫攻坚看甘肃|筑巢引得凤凰来 秦安开创电商扶贫新模式
- 2018-08-26【脱贫攻坚看甘肃】小蜜蜂养殖撑起脱贫的希望
- 2018-08-26脱贫攻坚看甘肃| 天水秦安县:产业扶贫出新招 “果树认购”助农户(组图)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