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甘肃人工影响天气事业从防灾减灾向修复生态飞跃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60周年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每日甘肃网兰州8月23日讯 (记者王占东 实习生陶艳莉)今日上午,由甘肃省气象局举办的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60周年座谈会在兰州召开。记者从该会上获悉,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6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甘肃人影由初期的探索阶段过渡到大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化集约高效的甘肃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已经初步建成,人影工作已不单是为了缓解干旱引起的缺水或防御冰雹,而且在保障交通安全、森林防(灭)火、水力发电、城市蓝天保卫、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了从常规的防灾减灾向修复生态的飞跃。
翻拍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资料图片
甘肃是全国开展人影工作最早的省份之一
甘肃省气象局局长鲍文中在座谈会上介绍,追溯历史,300多年前甘肃民间就有使用土炮防雹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初。1958年8月8日,气象部门首次成功进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开创了我国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的新纪元;同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甘肃榆中对云进行干冰催化降雨试验成功,之后,由中国科学院、甘肃省气象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联合组成人工降雨工作小组,先后在兰州、榆中、酒泉、玉门一带进行了飞机人工增雨、高山融冰化雪的综合性考察和试验,共进行了18次飞行观测与催化作业,开创了甘肃现代人影的新征程。甘肃也是全国有组织地开展人影工作最早的省份之一。
鲍文中介绍,甘肃人工影响天气历史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8年至1989年,为试验探索和起步发展阶段。开展了飞机增雨和地面防雹试验,1971年甘肃省气象局原科研所建立永登人工防雹试验基地,开展了为期15年的冰雹云探测与机理研究,研制了土火箭、空炸炮等防雹工具。除地面防雹作业外,1973-1981年连续九年,开展了小规模的飞机人工增雨试验。初步建立了人工增雨和地面防雹的理论和作业体系。1986年建立岷县人工防雹试验基地,开展冰雹云结构和高炮防雹作业指挥系统的研究。
第二阶段是1990年至2007年,为稳健发展阶段。扩大作业规模,提升科技水平,人影向常态化、制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1990年成立了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协调领导小组,1991年恢复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作业范围逐年扩大,航迹遍及张掖以东的所有区域。1994年成立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统一管理全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
第三阶段是200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的阶段。推进人影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影业务链条,建立了监测分析、条件预报、指挥作业、作业实施和效果评估等实时业务,初步建立了现代化人影业务体系,提高了人影作业的科学化水平和作业效益。
翻拍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资料图片
鲍文中说,改革开放40年来,甘肃人影由初期的探索阶段过渡到大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2年第三次全国人影工作会议以来,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对人影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甘肃省人影协调会议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建设、精心组织,军队、民航加大支持、密切配合,广大人影工作者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人影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翻拍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资料图片
人工影响天气广泛服务交通、防火、发电、生态保护等多领域
鲍文中介绍,经过60年发展,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支撑能力建设和应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人工增雨在生态修复治理、防灾减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显著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和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目前,甘肃省已研发了集决策分析、作业指挥、效果评估、空域申请、弹药管理等一体的甘肃省人影综合业务系统。甘肃人影现有飞机增雨基地1个,租用作业飞机1架,14个市(州)的75个县(区、市)开展人影作业,从业人员达1200余人,每年3~10月开展飞机增雨作业,年平均作业30架次,增加降水约10~12亿吨,作业覆盖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全省14个市(州)及中牧山丹马场开展地面增雨(雪)、防雹作业,有高炮、火箭作业点近500个,作业保护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人影工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围绕祁连山脆弱生态,开展修复式人影作业。甘肃人影部门在祁连山脆弱生态区建成人影作业点56个,覆盖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以上。近3年,石羊河下泄水量增大,民勤沙化绿洲植被逐渐恢复。
保障重大活动开展,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省人影办多次组织跨市人工增雨作业,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在国际马拉松赛、兰洽会和环湖赛等重大活动中,开展消减雨作业,为活动顺利举行保障了良好的天气条件。
省人影办专家研究人影技术
在陇东林果业区,常因冰雹致使老百姓一夜返贫。针对这种情况,人影部门建成防雹作业防控线。仅2017年,静宁县气象局就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558点次,成功防御强对流天气26次,有效遏制冰雹灾害的发生。省人影办还拓展气象为农服务的新领域,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人工防霜冻技术研究,天水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
甘肃人影将发力生态修复、环境治理、脱贫攻坚
鲍文中介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交通等对干旱、冰雹等灾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加大。解决这些难题,迫切需要加强人影工作。甘肃人影将继续做好保障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人影工作。在加强西北项目和祁连山项目的落实,推动项目建设实施的同时,转变人影发展方式,推动人影业务从应急减灾向常态化防灾转变;提高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在生态修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把“精准扶贫”与“气象防灾”相结合,强化贫困地区气象防灾减灾,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采取多项措施,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适时地科学合理开展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为当地农户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坚持需求牵引,加强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强化“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军地联合”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人影能力建设。
据了解,2011年省政府下发了甘肃省“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批复了《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体系工程》(祁连山一期)项目,组织开展了祁连山人影试验,为在祁连山地区开展人影作业提供了可靠的科技支撑。
为人影先进个人、单位颁奖
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气象重点项目《祁连山及旱作农业区人工增雨(雪)体系建设项目》(祁连山二期)已完成立项批复,并下达了第一批项目资金。项目建成并投入正常业务运行后,可有效提高甘肃人工增雨(雪)作业水平。另外,《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也于2017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正常业务运行后,将形成更加科学、统一协调的人工增雨作业体系。
相关新闻
- 2018-08-24小陇听“亲历者”说亲历者——追忆改革开放40周年丨新闻生产从“慢闻”到“快闻”
- 2018-08-17【专题】“改革开放40年新变迁 脱贫攻坚看甘肃”2018全国百家网媒扶贫攻坚典型宣传活动
- 2018-06-19【专题】改革开放40年 喜看陇原巨变
- 2018-08-21【改革开放40年】兰州人从“有居”到“优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