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风吹百合香 ——兰州七里河区走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专题】甘肃省第16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专题】改革开放40年 喜看陇原巨变【专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标题:团结风吹百合香——七里河区走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七里河小学开展民族团结剪纸活动
兰州市第十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七里河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启动仪式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艺汇演决赛
演讲比赛决赛
兰州老街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文艺汇演
秀川街道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艺汇演
近日一个傍晚,兰州西站北广场,《核心价值观之歌》、《我爱你中国》的嘹亮歌声响彻空际,进出车站的客人纷纷驻足——原来,西站街道选择了辖区这个特殊公共场所,举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艺演出,表达各族人民“共绘同心圆,共筑中国梦”的美好心声。近期来,在七里河区1乡、5镇、9个街道,59个行政村、78个社区内,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演出、演讲、竞赛等各类主题活动全面开花……盛夏的七里河区,百合绽放、鲜花竞艳,民族团结和谐音处处回荡。
七里河区是兰州市中心城区之一,总人口65万。区内居住着汉、回、蒙、藏等4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10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尤其是2011年“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全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城市建设、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生态文明、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全面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得到持续巩固。
今年来,七里河区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立足“十进”主阵地,狠抓全覆盖、经济提速、文化引领、民心满意、绿水青山、权益保障、精准滴灌、金种子、精神家园等“九大工程”,深入开展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活动,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举措、优良的作风、强大的合力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为全区各族人民与全市、全省、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市实际、具有非民族地区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全方位营造浓厚氛围
七里河区委坚持把党的各项民族理论、方针、政策纳入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作为党校主体班次的重要学习内容,领导干部坚持以上率下,不断提高创建工作主人翁意识,增强推进创建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整体水平。定期组织培训会、座谈会加强对各创建单位的培训指导,确保创建活动在政策把握、氛围营造、活动开展和资料规范上做到高标准、高质量。先后举办全区专题培训班28期,培训5500余人次,先后组织全区统战干部及宗教界人士6批次共计367人赴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创建工作浓厚氛围。通过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的方式,不断扩大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切实提高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充分利用甘肃卫视、《兰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及新兴网络媒介立体化、多层次开展“线上”宣传;利用绿化景观、墙体浮雕、宣传栏等方式全方位、广覆盖开展“线下”宣传,制作大型固定宣传板面180余块,宣传喷绘10万平方米,发放工作手册、宣传手册、折页、致市民一封信近20万册(份)。同时,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累计开展宣讲活动50余场次,举办主题文艺汇演100余场次,知识竞赛150余场次,演讲比赛70余场次,营造出全区上下“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个个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地浓厚氛围。
选树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全区选树了8个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19个民族团结示范点,对全区5个省级示范单位、5个省级示范家庭、35个区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57个区级示范家庭进行层层表彰。特别是通过深入宣传汪佐花、谢君才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有效发挥了先进典型教育群众、感染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辐射、带动全区创建单位学优看齐、对标赶超。
全区域实施“九大工程”
近两年,七里河区坚持不懈创新载体,把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精准扶贫、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振兴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九大工程”。
——大力实施“全覆盖”工程。按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覆盖规划,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由“八进”拓展为“十进”,形成了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全覆盖”大格局。创建工作“十进”活动覆盖率已达到97%,全
区范围内“十进”活动覆盖率分别为:机关100%、企业90%、村(社区)100%、乡镇(街道)100%、中小学100%、宗教活动场所92%、军营100%、医院93%、两新组织91%、旅游景点100%。
——大力实施“经济提速”工程。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6亿元,同比增长4%;完成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52.31亿元,增幅9%;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幅12.7%,超市定目标计划0.7个百分点。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企业特有优势,大力扶持民族特色商品和特色产业,培育品牌、做大规模,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切实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开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国情教育,适时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少数民族趣味运动会、六月六花儿会等活动。在每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集中开展“三下乡”、“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等活动,增强了各族群众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通过打造以马滩兰州老街、黄河楼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旅游组团,以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宗教文化旅游组团等“六大旅游组团”,推动了全区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使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的文化正能量在各民族中得到了进一步弘扬。
——大力实施“民心满意”工程。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民心满意作为检验创建成果的“试金石”,积极发展“普惠型”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共享型”社会保障,大力推进脱贫成果提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资金倾斜力度,加大教育、医疗扶贫力度,防止因学、因病返贫。同时,充分调动贫困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培育龙头企业5家、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龙头电商企业5家,建成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6个,农村电商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强力推动致富增收。新建14个农村社区文化中心,提升1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64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59个“乡村舞台”服务功能;安置困难人员就业1000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75万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基地9个、医养结合健康驿站10个,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8个。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工程成效显著,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使全区各族人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和水源地工程富余水资源,整治洪沟、修复湿地、重构生态水系,打造雷坛河、马滩南河道、狸子沟水系景观,完成马滩黄河湿地修复工程,建成沿黄生态湿地走廊。全面推行河长制,不断强化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实现了污水收集全覆盖。目前,在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共整治河洪道96公里,延伸污水收集管线提入排污口957个,清理垃圾3.4万吨、淤泥近3万方,拆除旱厕181座,新建水冲式厕所19座。持续推进两山绿化、退耕还林、城市绿化,完成西津路、南山路、铁路沿线及新建道路的绿化美化,着力打造地绿水清的靓丽形象。
——大力实施“权益保障”工程。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和谐指数增加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年检查各类用工单位906家,建筑工地检查率100%,受理投诉案件95件,案件按期结案率100%。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2%,集体合同签订率89%。实现了劳动保障监察立案数、民情通服务热线、群访突发事件、追发拖欠劳动者工资、拖欠劳动者人数“五个下降”。并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建成标准化基层调解组织5家,创新性的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站”、“12315少数民族维权站”和“清真食品监督管理所”,切实维护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大力实施“精准滴灌”工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区)、进乡镇(街道)、进中小学、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医院、进军营、进两新组织和进旅游景点,并立足“十进”主阵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八比八争”活动,如比文明守法,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比互助友爱,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中小学、医院;比爱国爱教,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宗教活动场所;比回报社会,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两新组织;比服务质量,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旅游景点等,在全社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
——大力实施“金种子”工程。大力实施教育振兴计划,先后投资2.5亿元,新建、扩建、改建学校71所,城乡学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在创建工作中,全区各中小学积极参与,以传承民族精神为立足点,着力打造民族教育特色品牌,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开展宣传教育、主题班会、主题实践活动等在青少年中广泛播散民族团结的“金种子”,使在校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更加深刻。
——大力实施“精神家园”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梦”主旋律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十进”主阵地,开展以民族宗教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并在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播放《遥远的锡林郭勒》、《伊犁河》等宣扬少数民族团结的电影作品100余场次。强化政策学习与实践,进一步增强民族理论自信,专门组织全区宗教界人士到宁夏银川、固原、吴忠及我省临夏、东乡、广河等地,学习借鉴宗教工作成功经验和做法。编纂发行了《兰州七里河宗教概述》一书,全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更加规范,宗教活动开展更加有序,全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夯实。
稳增长筑牢创建基础
七里河区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总钥匙”,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共建繁荣发展七里河,打造现代中心区”为目标,通过抓项目、重招商、调结构等方式加快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坚持把优化一产、稳固二产、培育三产作为经济趋稳向好的主攻方向,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全区在建项目335个,固定资产投资额191.13亿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78亿元,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14.4元和16903.75元,均增长9.1%。
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全力推动企业出城入园,主动对接汽车销售、钢材建材等经营市场和商户,积极引导营销模式创新,商贸服务产业活力增强,签约国际国内商业品牌565个。培育省市众创空间23家,入驻团队200多个,带动就业3000多人。文化旅游开发势头良好,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
统筹兼顾抓三农奔小康,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2013年以来,全区在扶贫攻坚工作方面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7亿元,是之前10年投入总和的8.9倍,并整合行业部门资金4.13亿元,财政增量的15%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大力实施“技能培训、住房提升、道路畅通、安全饮水”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2500人(次),改造农村住房349户,完成通村道路和村组道路141条210.83公里,完成水利工程33项,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累计实现稳定脱贫3767户1457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0.74%,全区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以上,为全区各族群众一道步入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高标准打造特色亮点
在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中,七里河区把探索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将创建活动由“八进”拓展为“十进”,通过纳入“进两新组织”和“进旅游景点”,使创建活动在全区上下实现“全覆盖”。同时,提出了一年创建、两年巩固、三年长效的“民族团结三年提升计划”,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植入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心田,生根、开花、结果。
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开展“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主题征文大赛,通过《兰州日报》等媒体,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主题原创作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民族团结”演讲比赛,组织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参与,并组织获奖选手到全区各行各业进行宣讲,讲述发生在各族群众身边维护民族团结、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的感人事迹。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开展“民族宗教政策”专题讲座,营造出浓郁的民族团结氛围。拍摄一部“民族团结进步”专题片,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民族民生暖心故事、尊重民风民俗等生活素材为主线,记录创建工作轨迹。“六个一”活动开展以来,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区上下掀起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高潮。
创新宣传方式,6月15日至9月30日,在全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各部门、辖区中小学、医院、企业、部队等各行业开展以“百合之都民族团结魅力抖”为主题的抖音大赛活动,通过“互联网+”模式,全方位展现七里河区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脱贫攻坚、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记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彩瞬间。
多举措维护和谐稳定
七里河区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共同进步作为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首要前提,大力推进平安七里河建设工程。
固本强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区15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设完成综治信息平台,98个(村)社区完成综治E通平台建设,划分网格725个,配备网格员877名,并于2017年10月份再次配发901部综治信息平台手持终端,并将消防和禁毒工作也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科技引领,全面提升治安防控水平。1000多综治员名,15个巡逻组、2个定点巡逻岗、34辆巡逻车、50名骑警和350余名其他警力坚持每天在城区主次干道、公共复杂场所、重点要害部位巡逻12小时以上,提高见警率、盘查率和捕捉率,增强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2500名平安志愿者上街面、进市场、进楼院,有效形成了全民共创共建共防的基层防控工作大格局。全区安装视频探头达到14494个,视频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对辖区治安实现了动态实时监控,有效预防了违法犯罪,提高了案件的侦破能力。
创新治理,不断深化平安创建工作水平。严厉打击侵财犯罪,破获“盗抢骗”案件同比下降56%。成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中队,成功阻止电信诈骗犯罪18起、挽回群众经济损失50余万元。成立了社会治理综合整治专项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处突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应对各种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力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民族互帮互助
七里河区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宗教就是对宗教最大保护的理念,不断探索宗教事务管理新模式。
突出教育性,切实打牢依法管理的思想根基。举办民族宗教工作、政策法律法规等培训,不断提升全区党政领导、宗教工作干部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水平。累计举办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20期,参训2500余人次;建成宗教活动场所书屋38个,配备图书8万余册。同时,组织统战、民宗等相关部门及宗教场所教职人员分批赴宁夏、新疆学经验、拓思路,为扎实有效开展民族宗教工作奠定了基础。
突出服务性,全面夯实依法管理的群众基础。探索建立了《各级领导干部与宗教界代表人士联系制度》、《关于加强民族宗教和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定期到宗教界人士中开展走访慰问、座谈交流、联系沟通等活动。同时,以“两个共同”示范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先后实施了骆驼巷民俗风情示范街、宗教活动场所“煤改气”等一大批民生特色项目,民族聚居区群众的住房、就学、就医、就业和养老等民生问题得到了较大改观。
突出创新性,有效提升依法管理的质量水平。在全力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的基础上,率先在宗教场所开展了以“国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报党刊、中华传统文化、法律知识、五个认同”进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内容的“六进”活动。目前,全区25处宗教活动场所已经悬挂国旗,定期组织开展升国旗活动,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认同”相关内容宣传牌,征订《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等党报党刊和法律书籍。修订完善了“寺管会职责”、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确保少数民族群众、信教群众在爱国守法的前提下信教,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全区各民族呈现互帮互助的生动局面。
记者 王忠德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8-07-11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狗牙山村盛开的各色鲜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 2018-07-11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各色鲜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 2018-07-10第二十四届兰洽会七里河区引资115亿多元
- 2018-07-09兰州市七里河区签约14个项目总金额115.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