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论语】给好干部多一些激励
原标题:【兰山论语】给好干部多一些激励
陈娜娅
近些年,随着权力瘦身、纪律严格,干部队伍中一度出现了“不干怕问责、干多怕出事”的矛盾心态,人才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日前,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可谓是给当下的干部队伍带来了一场“及时雨”。
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一个人被赋予怎样的期待,给予多大的激励与关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所从事的工作。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所学校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随机抽取了18名学生的名字交给校长,告诉他这18个人经科学测定都是智商型人才。半年后,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进步迅猛,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著名的“毕马龙效应”,也由此验证了愿景激励在激发人类主观能动性上的重要作用。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多讲究“打是疼骂是爱,严是爱宽是害”,延伸到上级对下属的管理中,也常喜欢强调“严管”大于“厚爱”,这或多或少违背了每个人渴望被认同的天性,给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也带来了一定的挫败感。《学习时报》对基层干部的一次调研显示,35.5%的干部认为工作中最大的苦难是组织撑腰打气不够,约90%的干部感到目前正向激励的手段比较少,且激励制度的执行不得力。这也是部分干部人心思动的一项重要原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立足这一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尤其需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的正向激励,来鼓励那些领头羊、先行者、实干派,让“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真正不一样。而且,在激励问题上,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怕一不小心使用过头会“惯坏”干部。只要设计得当、落实精准,激励机制将会发挥出巨大的正向推动作用。
什么才是精准有效的正向激励?首先,要从以“人”为本的大前提出发,尊重激励对象的劳动与付出。要最大限度在情感上贴近人、价值上尊重人、成长上关心人、工作上信任人,从而使干部能够在正向激励中产生正向反馈,得到精神的鼓舞、激发行动的热情。其次,要把握好激励的时、度、效,防止“雨后送伞”的“过时激励”、“名不副实”的“过度激励”、“隔靴搔痒”的“无效激励”。要在考虑个体性差异和群体性目标的同时,拿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手段,确保所有的激励措施都经得起检验,起得到成效。当然,还要注意留好正向激励的“底线”,坚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研究出台相应的激励制度,切忌把激励当福利、把评优当普惠、把关心当待遇,让本出于好意的正向激励变了味。
表扬,是为了更好地发掘优势、提振精神。批评,是为了杜绝错误再次发生。一个干部能否干事创业、取得成绩,关键在于取其长而不是一味曝其短。所以,在号召广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时,也要给干部正向激励。如此,干部的膀子能甩得更开、步子能迈得更大,干事创业的劲头也会更加势如破竹。
相关新闻
- 2018-05-21努力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中组部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答记者问
- 2018-05-08甘肃省两市一县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 2018-05-07甘肃省两市一县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 2018-01-08【聚焦兰州两会】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利用 委员建议:建立法制化制度化处理流程 激励引导市民养成分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