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搭把手,病人刚下手术,咱们一起把他抬上床,千万注意,一定要轻抬慢放……”
说话的人是甘肃省人民医院“日间病房”的护士长彭彩丽。一袭白色的护士服,无框眼镜,齐耳短发,看起来精神而又干练。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从事护士工作15个春秋的彭彩丽因工作而精彩、美丽。
从小就特别崇拜护士职业的彭彩丽,长大后报考了这一专业,直至后来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护士。因为出生在农村,所以彭彩丽总是说自己是农民的女儿。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正是那段农村生活,造就了彭彩丽坚毅、果敢的性格。
一次彭彩丽上夜班,正巧赶上科室内全天完成了18台手术,这也就意味着18位病人都需要提高护理等级,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患者,彭彩丽处理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熟悉她的同事都说她特别能吃苦,特别爱学习,在工作中总是追求完美,力求精益求精。
众所周知“日间病房”具有高效性和快捷性,能为患者提供短、平、快的新型医疗服务,并兼具48小时出、入院日间手术治疗,因其特殊性,这就对全科室的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更好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时沟通交流,彭彩丽身体力行,在岗期间总是在病房护理患者,对于每天前来科室就诊的病人,彭彩丽都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姓名、年龄、得的什么病、当天需要做哪些检查……因此,同事们都称她是“活病例”。
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细心、耐心、踏实、真诚、高标准严要求,这是彭彩丽的工作准则。
在“日间病房”的护士站内,记者看到了一些标有数字的“抢救包”。彭彩丽说:“别小看这些‘抢救包’,关键时刻可大有用处。在科室主任方金瑞的带领下,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对于过敏性休克极为快速有效的抢救流程。过去我们都是用抢救车抢救这类病人,可是后来我们发现,在抢救过敏性休克病人时,用抢救车太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就把抢救这类病人所用的器械和药品提前打包,一旦患者出现对应的症状,我们拿起抢救包就走,这样既精准又节省时间。”
一位患者告诉记者说,因为自己身体不好,所以经常上医院看病,这么多年来,他去过不少医院,也见过不少多护士,可是像彭彩丽这样的护士长还真不多见。彭彩丽技术水平过硬,人又随和又勤快,不管自己什么时候来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微笑是彭彩丽和患者沟通的特殊“语言”,在这里切实让患者感受到了温暖。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还发现了“日间病房”的又一大特色,那就是建立医患微信群。“所有在我们科室看过病的人,我们都会把他们拉到一个群里,方主任和我都在其中,只要与疾病相关的问题,病人都可以随时咨询,我们都会及时作出回复。”彭彩丽说道。
病人出院后,大夫和护士都会定期回访,但是过了回访期,病人和他们的家属以及朋友如果有与健康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群里向医生和护士咨询并得到解答。因为“日间病房”的特殊性决定其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需要与全院20余个科室密切合作,所以彭彩丽很熟悉每一个科室的治疗方向,如果自己所在的科室不能诊治该方面的疾病,她都会精准推荐患者去适合的科室及时就诊,所以彭彩丽又担负起了义务导诊员的责任。
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彭彩丽看来,作为一名护士,要像一名“战士”一样,勇于和病魔抗争,尊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还要对病人高度负责,更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假使你是病人,你的感受如何?你需要得到怎样的护理?每当遇到问题时,彭彩丽都会在心里不住的询问自己。面对患者期待的目光,她觉得唯有干好本职工作才不辜负这神圣的职业。
很多人都觉得护士这个职业太辛苦,整天忙碌,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处理,而这些在彭彩丽看来却觉得没有什么。“每个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辛苦,因为热爱护士这个职业,所以我从来都没觉得工作有多苦。每次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又恢复健康,我这心里呀,甭提多高兴了。”彭彩丽笑着说道。
回望彭彩丽的从业经历,荣誉与奖项相伴始终。证书、奖杯、锦旗都被她统统锁在了柜子里。很多人都非常不理解她的这种做法,当有人问及缘何这样做时,她总是说:“那些荣誉都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没什么值得说的,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学无止境,特别是护士这个行业,未来需要我们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如果说这么多年来自己取得了一点点成绩的话,我想应该归功于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而我个人的成长更是得益于良师益友的帮助和指导。”
在“护士节”和“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作为护士长的彭彩丽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平安健康,而作为母亲的彭彩丽因长期忙于工作,没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所以她希望自己今后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多一点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
双重身份,双重责任,为生命护航,为使命担当。
本网记者 张慧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