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新区:示范户转身脱贫“引路人” 特色规模养殖引领六墩村走上致富路

18-04-13 10:2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新区报 编辑:任磊

2018兰州新区【专题】

  原标题:示范户转身脱贫“引路人”

  特色规模养殖引领六墩村走上致富路

  6000多只美丽的芦花鸡、贵妃鸡、珍珠鸡悠闲地漫步在兰州新区秦川镇六墩村的200亩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散养区里。出栏期长达一年,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玉米、麸皮、油渣,饲养周期无任何添加剂的“营养鸡”、“月子鸡”,靠过硬的产品质量树立了响当当的“六墩鸡”品牌,年利润近75万元。养殖五年多来,从起初的不敢养不会养,发展到抓质量树口碑。六墩村规模养殖走出了一条示范户龙头带动,困难户迎头赶上的致富新路子。

  从“小打小闹”到带头创业

  新区秦川镇六墩村的耿文麒最近几年多了个新绰号——“社长”。2013年5月,老耿下决心从山东引进2000只芦花鸡鸡苗,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村上搞起了特色养殖,奋斗在致富道路上。五年多来老耿成为六墩村和周边几个村子远近闻名的带头示范户。

  4月4日,甘肃遭遇大风天气,记者来到新区麒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时,耿文麒和社员彭秀家正在和狂风打一场“护鸡”保卫战。由于近6000只营养鸡都在近两百亩的养殖区散养,担心它们遇到危险,老耿和社员在两百亩的饲养区里东奔西跑,耗时将近四十分钟,才把鸡全部赶进了棚舍。

  擦着满头的汗,老耿和记者讲起了创业往事。“搞养殖以前,工厂、工地、企业的活儿我都干过,除去日常开销,根本存不上钱。2012年回到六墩村,和妻子一起养猪、养鹅、养鸡,可规模小、销路窄,一年忙下来仅仅勉强够一家人生活。”

  一年多的小打小闹老耿觉得没有前途,只有扩大规模搞“特色家禽养殖”,走精品化路线,才能真正致富,同时带动乡亲们。 2013年老耿成为六墩村首批扶持的规模养殖示范户之一,他做起了特色养鸡户,并在当年成立了兰州新区麒麟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规模养殖前,我在家里1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简易鸡舍,新区的各项帮扶政策好,有了专项补贴资金后,流转了现在的这近200亩养殖场,在镇农科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还改造了通风、饮水、除粪设施。”耿文麒说,这一切没有新区的惠农政策,光靠自己个庄稼汉是想都不敢想的。

  从引进鸡苗入场的那天起,老耿没日没夜的往西宁、山东、宁夏跑,向有养殖经验的农户拜师傅学技术,老耿硬是靠着一股钻劲,啃下了品种鸡养殖技术这块硬骨头。

  “想致富,要带头,就必须学好技术。真金白银和社员们的血汗钱都投进去了,我们只能好好干,没有回头路!”朴实的老耿一字一句的说。

  抓质量拓销路树立“麒麟”口碑

  增产不一定增收,出栏不一定赚钱。这是记者从大量养殖户口中听到最多的话。耿文麒在养殖区给记者介绍说:“为啥以前养鸡挣不上钱?一是因为养的鸡品种不好,整天吃复合饲料,二是养殖户一心求快,鸡苗买回来养60天就催熟出笼,自己的家鸡和天南海北的鸡都一样没特色,价格自然上不去。”

  从鸡苗到成鸡,麒麟合作社现在把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自然散养的同时,针对每个阶段投放特定营养加餐,不同时期还要抽血化验,打预防针。这样下来300天以上才能出笼,虽然比传统周期慢了近五倍,但无拘无束长大的鸡品质好。起初,老耿对这样不计成本的投入心里没底,但收获时鼓囊囊的钱袋子和市场的高度认可让他坚定了信心。

  “一只土鸡卖130元至150元,除去成本净赚一半。近两年我们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借助互联网营销,2017年养的6千多只鸡,连鸡带蛋全都卖完了。”耿文麒说,随着规模渐渐扩大,日子越来越好,去年合作社利润近75万元。

  酒香也拍巷子深,自家产品质量过硬,如何推广也是个大学问。社员彭秀家说:“刚开始说我们的鸡没有使用任何添加剂,一年出栏,没人信。为此,我们专门买了个面包车,哪怕只买一只鸡,我们也要送到顾客家门口,让他们看到活蹦乱跳的土鸡后,租用附近市场摊位现场宰杀,就这样口口相传,树起了麒麟口碑。”

  2016年经常网购的彭秀家脑洞大开,利用互联网上开起了合作社网店。今天直播贵妃鸡下蛋,明天分享土鸡蛋与普通鸡蛋的区别,后天请网友来养殖场现场试吃爆炒芦花鸡。朴实而接地气的一条条推送,为麒麟土鸡在周边市场打下了赫赫威名。经过两年多的悉心经营,在2017年销售额中,超过一半是通过互联网销售的。

  质量、质量,还是质量。这是耿文麟强调的最多的词。耿文麒说:“150元一只鸡,就要吃出150元的好,绝对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砸了自己的招牌!”

  示范户转身致富“引路人”

  在帮扶对象中,很多困难户渴望改变却没有方向。麒麟合作社实实在在的收益形成示范效应,给其他村民树立了榜样、提振了信心,同时,优秀的示范户也成为致富“引路人”,借助合作社机制,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帮扶周边的困难户。打造示范户,发挥示范效应,从一个村扩展到另一个村、另一地区……如此良性循坏,正是帮扶的题中之意。

  “鸡是散养的,活并不重。在家门口每个月能挣3000元,这钱挣的挺舒心。”55岁的六墩村建档立卡户彭真加告诉记者。像他一样受雇于麒麟合作社的还有陈云高等6名村民,身体残疾的他们不能干重活,没想到在家门口过上了朝九晚五的城里人上班的生活。

  在耿文麒心中还有一个自己的小目标,帮扶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有稳定收入,只是老耿的第一步,今明两年在麒麟合作社种鸡育苗技术突破后,他还想每年送给村里的困难户800只至1000只鸡苗,免费传帮带学技术,让家家户户都有一份自己的养殖事业。

  耿文麒给村民们树立了个好榜样,合作社成员从最初的5户增加到13户,2016年还注册了麒麟商标要把这份事业做大,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五年来,六墩村投入对接自愿扶持近10家合作社,成功打造了包括耿文麟在内的20多名示范户,帮助引导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看着村里的特色养鸡户多了起来,耿文麒说,合作社今年下半年还要扩大规模,初步计划引进2万只鸡苗,老耿希望在他的带动下,更多村民能迈出这一步,踏踏实实严把质量,共同打造新区自己的品牌鸡,走上致富路。

  (周靖博)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