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构建大物流打通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农村电商发展热政协委员冷思考构建大物流打通最后一公里
中国甘肃网1月6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杨昕)“虽然网购发展十分迅速,但农产品的网购渗透率却只有工业品的三分之一。”市政协委员刘志强说。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市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已近600个,实现农村电商网络销售额6971万元,同比增长67%。农产品的网购空间虽大,但在整个电商领域,农产品的网购渗透率却不足5%。“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针对我市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刘志强无奈地说。今年两会上,市政协委员们对当前发展火热的“互联网+农业”所面临的竞争同质化、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进行了冷思考,并建议建设农业电商产业园区和大物流配送体系,解决好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1
现状:农村电商发展火热
目前,全市共建成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652个,开设网店773个,70%以上的村子都有了电子商务服务点。永登县、榆中县先后被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榆中、皋兰等县区的8个乡镇、65个村列为省级电商示范乡、示范村,建设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祁万海是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的农民企业家,他活学活用“互联网+”,成立合作社,建设虚拟QQ牧场、QQ农场,实现了用“手机种地”。最近,祁万海植育了一温棚长寿果,利用一款叫“农迈特”的手机APP,对农产品实现众筹种植和销售。如今,他已改造智能温室55座,联合20多家涉农企业发展智慧农业、特色种养殖和农家乐,带动周边农户500多人。预计一个温室年均增收万元,合作社年均将增收逾50万元,网上商城年销售额达50万元左右。
在皋兰县什川镇上泥湾村,皋兰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也建起了“家庭农场”、“互联网菜园”。同时,合作社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商配送,开通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城(微店),建立配送队伍,采取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让早上还在地里生长的新鲜蔬菜傍晚直接上了居民的餐桌。在榆中县李家庄村的榆兴农庄里,一栋栋日光温室整齐排列,清甜爽口的黄瓜和圣女果、形态各异的红黄瓤西瓜……所有的蔬菜瓜果都有自己的二维码,拿出手机,扫一扫,手机上便弹出了这些蔬菜瓜果的“信息档案”。
2
建议:打造三维商城农商配送网络体系
“农村电商迅速发展,但很多特色农产品却只能达到‘普通初级’的销售水准。”政协委员刘志强说,缺少产品品牌、网店运营能力低、产业链条短、运输能力落后都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此,刘志强在《关于推进农产品电商产业体系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建立三大体系,即适合电商生态发展的环境体系、适合电商生态发展的服务体系、适合电商生态发展的产业链体系等。重点整合、改造、提升、利用农村供销社网点、万村千乡便利店等现有资源,加快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中心、站点建设。通过嫁接万村千乡农家店、乡村便利店等现有商业资源,将电子商务延伸到农村,并与供销社现有商业网点、农村邮电所、代办所合作,建立三维商城农商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服务环节。
市民革在《关于兰州市农产品线上线下互融发展的提案》中建议,要建设农业电商产业园区,打造集行政办公、仓储物流、包装培训、商超展示等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性功能园区,集中培育、扶持一批特色明显、发展态势良好的优质电商企业,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组团模式。
同时,构建农村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实现4G网络农村全覆盖,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动联通,加强从村到乡镇循环大物流体系建设,使本地农产品能迅速出口,农村所需物品迅速进口,形成有效、良性互动循环物流体系,提高网货配送效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还要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严格和规范执行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规格和标准,推广建立质量标准、产品认证、追溯监控三位一体的农产品经营标准化体系,提升产品品质和知名度。
相关新闻
- 2018-01-06如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兰州市九三学社建议:在兰州新区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 2018-01-06兰州市政协委员建议:借鉴“河长制”防治校园欺凌
- 2018-01-06卫生堪忧、监管空白,家庭式托管问题多多 兰州市民革建议: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办各类托管班
- 2018-01-06兰州市河长制工作督导组检查七里河区河长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