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兰州千年古镇河口村变“靓”了(图)
原标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千年古镇河口村变“靓”了
河口镇河口村整洁的卫生环境
黄河上游的千年古镇——河口村,位于西固区西部,坐落于黄河北岸,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交汇的主要水旱码头。步入河口村,一入村就满眼青砖、木质结构的房屋,进入村内,更是满眼古色古香,商铺鳞次栉比。自我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河口镇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更靓了。
干净整洁的街巷,给古镇明清风格增添了魅力。“环卫工人天天清理,自己也门前三包,街上一个烟头都看不到。”村民张月兄对村内的环境卫生保洁赞口不绝。
50岁的河口村村民张正强去年当起了环卫工,主要负责村里的清洗车,每天从家里将清洗车加满水后5分钟就能到达工作区域。“村南北区域清洗地面工作已全部完毕,正在驶往张家台开始清扫。”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拿着对讲机向网格长汇报下午的工作。他说,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能拿1800元,日子也算过得舒坦,今年区上还发了2000元的奖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村上有23个环卫工,从钟鼓楼起分三条线路负责环境卫生工作。河口镇远处的莲花山上是环卫工张军财的工作地点,他每天要负责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四烧”情况。“在山上远眺,山下情况一目了然,如果有哪户村民烧东西了,立即报告给山下网格长,临近环卫工会及时赶到制止。”张军财说,村上有个“人员管理”软件,每干活一小时都要在软件里签到,时时要汇报清扫卫生情况,还要配发图片,如果未按制度实施,会受到相应扣分处罚。
河口镇副镇长李德泉称,河口村虽然保留了许多古民居,但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长期以来村民的收入来源以种植玉米、蔬菜和零星的养殖业为主。针对农民自主寻找出路增收渠道狭窄的问题,村里依托河口古镇遗存千年的有利资源,区、镇、村三级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动、市场运作、民众参与”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打造“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城市发展、民生建设”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同时,借“三大整治攻坚战”的东风,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各村镇、各部门积极行动,注重宣传发动,快速推动实施,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集中整治,河口村的村容村貌变得更加整洁。农村环境整治同时也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按照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整治计划,河口镇积极筹措资金为所有农户统一配备50升垃圾桶,共计约3000个,每村配套购置电动三轮车5辆,共计40辆,为大滩村、张家台村、青杨村、石圈村购置农用车4辆,共计16辆。从而实行全镇范围内“户有垃圾桶、社有电动三轮车、村有农用三轮车”,实现全镇全域无垃圾工作。为运营“户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真正建立起有人管、有设施、有制度、有经费的‘四有’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西固区委农工办负责人介绍,自“三大攻坚战”工作开展以来,该区通过建队伍、创模式、抓管理、谋项目、强督查的方式,探索实施“城乡一体化,全域专业化,垃圾不落地”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新模式。同时,为保证农村垃圾及时清运、日产日清,该区还建立专业化垃圾清运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建设5个农村垃圾中转站,配备13辆垃圾清运车以及65个车载式垃圾箱。通过“农户垃圾在自家袋装或桶装、人力车或电动车定时巡回收集转运至固定的车载垃圾箱、专用车辆运至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区环卫局车辆拉运至垃圾场集中处理”的垃圾清运流程,真正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切实做到垃圾不落地。据了解,为了使农村环境整治实现从“治标向治本”的根本性转变,西固区制定了《“决胜小康攻坚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四大领域、75个重点项目,其中涉及农村基础建设和环境美化的就有18项。
记者 徐晓君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12-05《兰州市在用超标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过渡期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在用超标电动车三年内拟实行过渡期临牌管理
- 2017-12-05平绵高速公路陇南武都至九寨沟段初步设计通过审查
- 2017-12-05冬天显温暖 “兰州好人”汤波帮扶残疾人受赞誉
- 2017-12-05无实物文物展现“互联网+中华文明”成果 敦煌莫高窟互博会精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