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兰州故事】清末翰林会宁杨思的故事(图)

17-12-04 08:0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李秀清

  原标题:清末翰林会宁杨思的故事

讲述人 杨渡 杨思侄孙

  绵延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为平民出身的读书人打开了一条上进通道。自古以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事迹,屡见不鲜。晚清时期,尽管西方的现代教育体系对传统科举制度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参加科举,依旧是许多读书人的选择。在1900年后的科举考试中,不断有甘肃英才脱颖而出。杨思就是其中之一。

  在科举考试时期出一名进士,是一方水土的莫大荣耀。人们给他们附会了各种传奇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听听会宁才子杨思的故事。

  首席记者 王文元

  会宁才子,成为晚清翰林

  我们杨家祖籍湖南醴陵。大概在明朝嘉靖年间,辗转迁徙到会宁,至今已有500多年了。从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家族在县城中的位置判断,应该是会宁城最早的居民之一。今天的会宁城是明万历元年(1573年)建成的。也就是说,到万历初年,我们杨氏家族已经成为会宁有影响的家族之一了。这些年,为编写杨氏族谱,我四处寻访资料,发现现存可查的会宁新旧县志中,记述东关杨氏族人和事迹的多达八十余处。可见,会宁杨氏家族在当地颇有影响力。

  杨思字慎之,人们都称他为慎之先生。1882年农历四月初七出生于甘肃会宁东关。他在光绪二十七年中举人(时年19岁),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会试中癸卯科三甲第45名进士,后殿试点翰林(时年21岁),任翰林院遮吉士,再升翰林院检讨。他连科皆捷,一时声名远扬,人称才子,光绪三十年诰授奉直大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就读东京法政大学,主攻法政,同去的甘肃进士有万宝成(会宁)、范振绪(靖远)、闫士麟(陇西)、田树梫(皋兰)共五人,这是甘肃省第一批官费留学生。

  因为杨思长期居住在兰州,而我自幼在会宁长大,再加之他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去世的,因而,我虽然是他的侄孙,但却没有见过他。今天,我所讲的这些故事都是这些年我编写家谱时寻访到的。

  据说,小时候慎之先生就非常聪明,而且很调皮。他幼年居住在会宁县城东关杨氏老宅里。这是座清代建筑、一进三院,虽是土木结构,但在会宁县城中,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建筑了。慎之先生自幼跟随养父杨国治读书。慎之先生本是杨国彦之子,后来因为杨国治没有儿子,就将他过继给了杨国治。杨国治是清末会宁县有名的读书人,也是一位闻名四方的教育家,为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拔贡,他一生尊孔读经,集礼教于己身,奉礼教于己行,长期在渭源、灵台、临洮、天水、兰州等地教书育人。

  在杨氏老宅里,有一座二层木楼,这里就是慎之先生小时候的读书之地。慎之先生的学问主要得益于养父杨国治,当然,也离不开其他人的教育。在会宁,民间还流传着他读书时的故事。小时候,他上私塾,有一次中午,他想出去,可是私塾门却被锁了,几个孩童便从私塾的狗洞钻了出来,恰好被老师看见。老师随口说:“顽童钻狗洞。”谁知,慎之先生当即答道:“鲤鱼跃龙门。”可见,他自幼就非常聪慧。有一年夏天,他们一帮同学出去郊游,路上看到一个水塘,边上有青蛙,听见人来了,便纷纷跳入水中。老师随口说:“青蛙跳水水吧嗒。”就在这时,路边上有个屎壳郎,正在拱粪。慎之先生灵机一动,接着对:“粪牛拱粪粪喯噔。”

  岁数稍大一点后,慎之先生便跟着父亲一边读书,一边行万里路。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积累了起来。有父亲的严教,他又能博闻强记、深究细研,终学有所成。

  先发制人,严词拒绝刘郁芬

  甘肃第一批官费留学生东渡日本的时候,清王朝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了。在日本,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力量正在急速壮大中。实际上,留学生们在国内已经深切地认识到了清王朝的腐朽。因而到了日本,许多中国学生都加入了各种革命组织。

  慎之先生也不例外。在日本的陕甘学生联合起来创办了《秦陇报》刊物,后改为《关陇报》、《复声》,宣传革命思想。他又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会,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成为甘肃早期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之一。1912年(民国元年)慎之先生受孙中山先生之命回甘肃组建议会。他首先组建了会宁议会,并任议长。次年三月,又当选为甘肃省第一届议会副议长兼国民党甘肃支部长。这期间,慎之先生常给中山先生写信,汇报甘肃及西北地区形势,中山先生多次给他亲笔回信,族人们记得至少有五封,可惜这些珍贵的史料未能保存下来。

  他们那一代人身上,往往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理想。虽然时局混乱,但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不遗余力发展教育,改善民生。

  1925年9月27日,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李长清发动兵变,原省长陆洪涛不得不离开兰州。慎之先生以议长的身份代理甘肃省省长,兼护督军印。1925年10月,国民军刘郁芬部长途跋涉进入兰州。

  就在这时,慎之先生同国民军发生了冲突。原来,刘郁芬部长途跋涉抵达甘肃后,先是摆下鸿门宴,将李长清等人拿下。随即,和甘肃各路人马开战,无奈经费不足,便将主意打到了陇右公学的经费上。具体地说,刘郁芬盯上了“陇右公学”的10万大洋。说起来,这笔钱还和陆洪涛有关。陆洪涛任甘肃督军后,寓禁于征,放开了鸦片的种植,弄来不少钱。据说,陆洪涛计划在上海购买宅子。然而,兰州的士绅们不愿甘肃的钱被陆洪涛贪污走,就拿出一个兴建陇右公学的计划,准备在小西湖一带兴建学校。面对士绅们地方款办地方事的倡议,陆洪涛无可奈何,只好拨出10万大洋,用以兴办甘肃的教育事业。

  刘郁芬打算将存在甘肃官银号的10万大洋提出来,充作军用。于是,双方在小西湖陇右公学校舍内商谈。这自然又是一场鸿门宴。

  据知情人士回忆:只见数十名军官,骑马挎枪,冲入校园。刘郁芬带头上楼,寒暄片刻后,开始上菜了。慎之先生一口也没吃,等到第三道菜上来时,慎之先生放下水烟壶,慷慨激昂地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说,钱款是甘肃人民的,先办中学再办大学,为甘肃造就人才,这才是国家富强之要务。

  一听这话,刘郁芬就明白了,他急忙站起来为自己辩白。最后含糊其词地说,战事紧张,这笔钱似乎可以用,又说尽可能不提取。然后便带着一帮军官拂袖而去。

  人们说,这是一场“草坡答话”,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不过,那个年月,有枪便是草头王。钱最终被刘郁芬拿走,不过对甘肃士绅声明只是借用,以后会还的。后来,直到朱绍良任甘肃省政府主席才归还。此时,10万大洋却只能办几所小学了。

  慎之先生的风骨可见一斑。

  修志育人,为陇上文化尽力

  1929年,慎之先生出于保存史料、资理政务,教化民众的考虑,倡导在多事之秋编(续)修省、县志。不久,此议得到省府采纳,成立了甘肃通志局,编修《甘肃通志稿》,他任总办兼总纂。《甘肃通志稿》于1936年脱稿,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资料。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他向彭德怀司令员讲述西北各地的军政情况,又当场写了多封劝降国民党军的信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把兰州西城巷的住宅楼及平房四十余间全部变卖认购国债。而他自己没有了住处,便搬到女儿家住。1951年,他又动员儿女将家藏的千余册(幅)珍贵书画及数十件古器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其中多为唐、宋、元、明、清时期之精品。

  慎之先生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在西安生活了两年时间。有一次,慎之先生登上华山,在山上漫游时,吟诗一首:“七十来游太华峰,莲花顶上倚青松。西瞳绝塞八千里,东瞰雄关百二重。岭云变幻朝霞外,渭水萦回夕照中。我是风尘厌倦客,息心高卧学仙翁。”该诗后来被文人评价很高。

  1956年10月27日,慎之先生在兰州去世,甘肃省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慎之先生一生爱民从善,晚年安度,去世时丧事隆重,真是善有善终。

精彩推荐

  • 白银会宁14岁“最美孝心少年”邢向阳以柔弱身躯撑起破碎家庭 白银会宁14岁“最美孝心少年”邢向阳以柔弱身躯撑起破碎家庭
  • 陇南文县养路女工王晓莉的22年青春记忆(图) 陇南文县养路女工王晓莉的22年青春记忆(图)
  • 截至10月底甘肃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166198套 开工率为100% 截至10月底甘肃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166198套 开工率为100%
  • 环兰城际铁路规划项目公开招标 将打造兰州市、兰州新区、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及天祝县1小时交通核心圈 环兰城际铁路规划项目公开招标 将打造兰州市、兰州新区、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及天祝县1小时交通核心圈
  • 甘肃省委书记林铎:涉及群众利益的事能办即办、办就办好 甘肃省委书记林铎:涉及群众利益的事能办即办、办就办好
  • 甘肃省学习宣传《志愿服务条例》专题培训班在兰开班(组图) 甘肃省学习宣传《志愿服务条例》专题培训班在兰开班(组图)
  • 讲述一段温暖的味蕾故事 五泉老街邀您一起寻找兰州味道(组图) 讲述一段温暖的味蕾故事 五泉老街邀您一起寻找兰州味道(组图)
  • 【新时代 新甘肃】甘肃首个装配式住宅小区将在兰州新区建成(图) 【新时代 新甘肃】甘肃首个装配式住宅小区将在兰州新区建成(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北京·庆阳远程医疗协作体建立
2   黄土塬上的多彩魅力——庆阳市庆城县推
3   庆阳提升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实效
4   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克军接受组织审
5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肃清王三运流毒和影
6   前10月 兰州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9.71%
7   甘肃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省委书记林
8   【新时代 新甘肃】 临夏州广河县:“粮
9   快来看 兰大学霸们的笔记什么样
10   【新时代 新甘肃】“千年药乡”陇西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