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甘肃!瘦了穷根肥了腰包看武山甘谷大变样!为新甘肃打call!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甘肃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原标题:厉害了我的甘肃!瘦了穷根肥了腰包看武山甘谷大变样!为新甘肃打call!
中国兰州网11月13日讯 (记者 丁小岚) “党无时无刻不在关怀着我们,十九大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国家会越来越强大,我们要感谢祖国,珍惜当下”,在天水市武山县龙台镇沟门村党员集体学习会上,1954年在朝鲜战场入党的老党员陈国栋自豪地说,胸前的党徽和三枚军功章在冬日温暖的阳关下闪烁着熠熠光辉......“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站在龙台镇沟门村服务中心门口,22岁入党的张麦林老人想对党说的千言万语全融进了借用一句诗中,坚定的语气和自豪的表情无不流露出这位50年党龄的老党员的豪情壮志。
这样的镜头和画面,在网络采访团记者们的采访日志中还有很多。
11月13日,由甘肃省委网信办组织策划的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网络媒体大型采访团正式开启采访征程,用笔触记录基层党员的心声、用镜头拍摄老百姓的笑脸、用全媒手段捕捉新时代基层县区的新变化和新作为。
高科技惠农产业增收步入新时代武山发展蒸蒸日上
提及武山,不由得让人想起万人习武这个庞大的数字,“全国武术之乡”是武山骄傲的头衔,而今时此刻,再看武山县,他已不再是单纯凭武术走天下,高科技现代农业、项目扶贫、产业培育等等,这些都是武山县的骄人硕果,塔吊林立、高楼崛起,一个现代的武山自豪地屹立在众人面前。
采访首站,采访团实地参观了武山县群众体育馆建设的如火如荼,拍摄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内高科技种植结出的丰硕果实,感受龙台镇青山村脱贫攻坚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和满足。
武山县总人口近50万人,他不仅仅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更是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科技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就是武山的一张靓丽名片。
园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让武山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底气足了!
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园区位于国家级武山渭河川道10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内,园区总面积4100亩,是集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良种培育、仓储物流、信息服务、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蔬菜产业示范园区。走进科技示范园区,22种高科技种植技术让在场记者感受了高科技惠农的魅力,120余种蔬菜新品种更是让人拍手称赞。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园技术员李文平手指航天茄子,自豪地说,“园区有八个功能区,面向蔬菜种植贫困户开展育苗服务及‘理论+实地’的培训,完成集约化育苗1亿多株,为贫困户无偿提供2800多万株,举办培训班60期6500多人,每年可培育优质蔬菜壮苗1.2亿株,可供5万多亩蔬菜种植用苗,带动5万多户菜农实现技术升级,直接受益人数达22万人。”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进,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居在绿意盎然的梯田的映衬下分外显眼,让人误以为闯入了世外桃源中。这些美丽的房屋就是武山县为青山村25户贫困村民盖起来的安置房,走近屋内,结白的墙面、地暖、自来水一应俱全,走出屋外,映入眼帘的是青山村的广袤田地。
据青山村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青山村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危房改造27户,搬迁青山村吴家沟自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110人。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硬化村组道路、村内巷道6000平方米,新修护村提防500米,栽植行道树15公里,改造危旧墙530米,改善村内排水沟200米,新修护坡460米,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青山村的改变是武山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的一个真实缩影,近年来,武山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安排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蔬菜主导,多业并举”的富民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381元增长到2016年的6740元,年均增长17.95%,绝对值居全市贫困县首位,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12.2万人减少到4.4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8.67%下降到10.18%,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县扶贫办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评选为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
脱贫攻坚架起干群连心桥特色富民产业助力甘谷步入康庄大道
这里,素有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是孔子七十二贤人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大像山在这里被往来的南北游人无数次的记录、传播,这里,就是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的甘谷县。
甘谷县总人口63.41万,其中农业人口56.16万,是全省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教育大县、劳务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山区人均一亩园、川区户均两亩菜、人均收入过万元”被甘谷列为奋斗目标,也正是因为这个以人为本的目标,提振着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张维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刘彦斌等先进典型人物的士气,他们一个个都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甘谷县腾达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张维林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带领村民致富,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劳务输转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精准扶贫方式”,为了有效发挥劳务输转龙头效应,最大限度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张维林紧盯精准脱贫,探索打造了“招工—培训—输转—维权—引资”“五位一体”的全省劳务输转新路子,形成了“订单式输转、学徒制培训、市场化运作、一条龙服务”的劳务输转模式,积极运用“互联网+劳务输转”,首创400劳务服务云平台,并在甘肃东部四十多个县区实现了“劳务同盟”,每年培训输转务工人员1.8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近3亿元。
近三年,甘谷县退出贫困村67个,减少贫困人口12万多人,其中2016年脱贫2.64万人,目前全县剩余贫困人口4.6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8.22%。全县所有贫困村实现“建制村硬化路、自然村砂化、动力电、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社、村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无线网络、集体经济收入”11个全覆盖。
经济发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武山、甘谷正在阔步走向一条康庄大道,大潮奔涌逐浪高,新甘肃,还看今朝!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