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会客厅”诞生记——敦煌文博会场馆建设回顾(上)
原标题:敦煌“会客厅”诞生记——敦煌文博会场馆建设回顾(上)
记者 沈丽莉
敦煌,一个令世界惊叹的文化之城;丝绸之路,一条沟通东西方交流的凿空之路。
在经历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翻阅了历史的金戈铁马、沧海桑田,聆听了无数的丝路驼铃、幽怨羌笛后,在中国,在甘肃,在敦煌,一个国际性的文化盛会让古丝绸之路再次敞开胸怀,拥抱昔日的伙伴,今天的朋友。
时光荏苒,在雄伟的祁连山见证下,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忆往昔,庄重和谐的《敦煌宣言》犹在耳畔,精彩绝伦的《丝路花雨》仍余音绕梁,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各国文化展品仿佛还在眼前,参会嘉宾的精彩语录令人印象深刻。
盛会落幕,宾客归程,唯有气势恢宏的文博会场馆依然静静矗立在鸣沙山下、月牙泉边,成为喜迎各路嘉宾,展示大美敦煌的“会客厅”,也成为敦煌一张亮丽的“新名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认为,文博会场馆建设创造了建筑业的范例,值得弘扬这种拼搏、合作、科学组织的精神。
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时间倒回到两年前。
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甘肃举办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会址设在敦煌,举办时间定于2016年9月20日。
消息传来,陇原儿女人心振奋。毋庸置疑,文博会的落户必然会给甘肃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一个窘迫的困境和巨大的难题摆在全省人民面前:举办盛会的场馆在哪里?总不能在戈壁大漠上召开国际会议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无数诗词中,敦煌被塑造成一个荒凉萧瑟之地,而此时,敦煌南郊的鸣沙山下的文博会场馆选址正是如此情景,千里戈壁一望无际。
没有一张设计图纸,没有一名建设者,没有一分钱资金,即便立刻倒排工期,留给文博会场馆设计、施工时间也仅剩8个月。要在240天时间里,建设26万平方米的场馆和32公里长的景观道路,这其中涵盖会展、剧院、酒店等大型项目,谈何容易?
更不用说还要面临当地建筑资源不足,物资采购周期长,施工环境差,地理位置偏远等不利因素,要经历冬季的低温极寒,春季的强沙尘暴,以及夏季的高温酷暑。
面对重重困难,业内所有人士连连摇头,所有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再到交付使用,至少需要5年时间,就算豁出去干,也需要3年多。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正当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以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最高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
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动建造方式创新,以推广装配式建筑为重点,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科学规划、转变思路、创新方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决策者指明了规划建设思路,文博会场馆建设主线图逐渐清晰。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和空前的严峻挑战,省委省政府审慎决策,优中选优,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商议决定,以现代建筑方式,由“建筑铁军”中建八局全面负责文博会场馆建设,中建上海设计院负责设计,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场馆建设的外部保障条件。
2015年11月3日,省政府与中建总公司联合组建场馆建设总指挥部,由时任副省长黄强,中建总公司党组副书记刘锦章出任双总指挥。大家立誓要把文博会场馆建成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的成功典范,成为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成功案例。
一场荡气回肠的建设攻坚战由此展开!
克服千险万难,誓把“不可能”变为现实
文博会场馆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践,办好敦煌文博会的前提条件,事关国家形象,事关甘肃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2016年1月29日,省政府成立文博会场馆建设现场办公室,积极协调与监督指导场馆建设各项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实地解决项目融资、土地、审批程序,跟踪审计等重点突出问题;
3月14日至15日,场馆项目可行性方案获得通过,明确了项目建设的方向;
6月25日,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文博会场馆保障现场指挥部,代表业主提出了详尽的设计要求,共同研究审定建设方案,切实保障设计与建设的无缝对接。
为了保证文博会场馆及时交付,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充分调动各专业公司的优势资源,实现项目建设从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并行交叉、高效推进,发扬铁军精神,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拼意志。
中国建筑总公司聘请业内权威专家,签约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咨询团队进行了52场论证,通过数字化并行设计完成了28000多份图纸设计,编制施工方案278份,专项交底10000余次,全体参建员工始终奋战在施工一线,保证了重要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
“敦煌速度”刷新中国建筑记录
从吹响建设号角的那一刻起,文博会场馆建设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和8000多名建设者,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气、简约、精致、绿色、智能的建设目标,战严寒、冒酷暑、斗风沙,夜以继日,以超常规不超程序的工作方法,艰苦卓绝的拼搏精神,一遍遍刷新着建设纪录。
——敦煌大剧院项目于2015年11月29日开工建设,61天完成2万余立方米地下混凝土结构施工,77天完成了8000余吨钢结构制作-运输-吊装任务,6月25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7月30日正式完工。
——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于2016年2月5日开工建设,用时44天完成主体结构拆改及二次结构施工,81天完成机电安装工程、外幕墙工程、室内精装修工程,于6月中旬完成设备调试。
——敦煌鸣沙山景观大道项目于2016年2月18日开工建设,用时63天完成道路全线路基涵洞施工,28天完成水稳层施工,41天完成沥青路面铺设,于7月28日实现全线通车。
——敦煌国际酒店项目于2016年2月28日开工建设,历时43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钢结构用量约9700吨,共32000多吊次,文博会接待用楼于7月30日完工。
2016年8月18日,敦煌大剧院、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敦煌国际酒店1、5、6号楼,敦煌鸣沙山景观道路顺利通过竣工验收。8月20日,正式交付使用。
此时,距离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还有整整一个月时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40天,26万平方米的场馆和32公里长的景观道路保质按时完成!
35年前,中国建筑在国内第一幢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如今,在陇原热土上,再次创造了每天1000平方米的“敦煌速度”。
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王铁宏感慨万分地说:“文博会场馆建设充分展现了甘肃省和中建公司的魄力、能力和魅力,创造了敦煌模式、锻造了敦煌奇迹、体现了敦煌速度。”
相关新闻
- 2016-09-09图解:快看↓↓文博会永久落户敦煌的理由真的太任性了
- 2017-10-14敦煌文博会场馆首次对游客开放 创新运营模式并打造五星级景区
- 2017-09-22【图解】今年敦煌文博会都有哪些看点
- 2017-09-062017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