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走进全国棚改示范区——包头北梁新区北六区

17-11-28 15:2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任磊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走进了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新区,感受北梁改造带来的新变化。经过14年的努力,北梁改造工作进入最尾声阶段,如今的北梁新区规划整齐,便民服务设施齐全,为全国的棚户改造树立了典范。

  7月21日下午,我们乘坐38路公交车到达北梁新区北六区,由于今年夏季包头格外的热,13时左右整个小区都沉浸在午睡的宁静之中,只有路旁的花草朝我们微笑着,不时点一下头。

  新区图 摄影/郝博

  站在北五区与北六区之间的十字路口,近处是宽阔的街道和整齐的绿化树,远处则是层层叠叠的楼房,高低楼层相间分布。经产权置换和购买入住的方式,原北梁人自由选择入住户型,保证每一户家庭都能在新区有一套住房。据当地住户介绍,现在的北梁新区有5路、13路等多条公交路线,可直达昆都仑区,社区服务也比较健全,在这里吃住都很方便。

  李克强小区的幸福生活

  这个夏日包头格外热,下午14时许进入“李克强小区”之一的北五区,这一小区因李克强总理曾来过而获此响名。在北五区的大门口,午睡刚醒的张大爷正与几位老人坐在墙脚下阴凉处纳凉,阵阵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他穿着白色背心和短裤,脚踩拖鞋,左手边放着一个深绿色的杯子,茶水已经喝了一大半。

  张大爷图 摄影/郝博

  我们走上前去和张大爷谈起搬迁之后的新变化。张大爷脸庞带着笑意,说道:“要不是北梁改造,一辈子都挣不上一套楼房呢,挺好,很好,很幸福”,“可好了,太幸福了”,言语间很是高兴。张大爷是北梁的老居民,以前住在30多平米的老平房里,北梁新区改造后和老伴搬进了北五区,每天午睡过后就来门口乘凉。

  “您可以带我们去家里看看吗”,一番交谈之后我们提出去张大爷家里参观,张大爷连连答应“可以可以,走吧”,说着就起身拿起水杯,拍了拍屁股的土,带着我们去往他所住的32号楼。

  张大爷的家在6单元2楼,51平方米的户型对于老两口来说住着很是惬意。贴心的女儿将他们的房子被布置得有模有样,房间虽小但却很温馨,“女儿把她不用的家具给我们了,这个沙发和柜子都是,这个彩电也是女儿给我们买的。”在大彩电的旁边,放置着两位老人的合照,他们今年72岁了,专门去照相馆合影留念,照片上二人笑容满面,神采奕奕。

  张大爷家图 摄影/郝博

  年轻的时候,张大爷从事羊绒衫加工工作,王奶奶则从事生物化学制药工作,因两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而结识。王奶奶20岁参加工作,再加上工作属性特殊的原因,她45岁就从单位退休,将孙子带大后过上了宁静的晚年生活,她的大孙子已经是一名重庆大学大二的学生了。

  张大爷告诉我们,他的退休金每个月有2800元,再加上老伴的退休金,两人的生活完全不成问题。回忆起当时搬迁的情况,张大爷说:“国家政策好,免了(前)三年的水电费和物业费,房子也是国家装修好的”。王奶奶补充道,“物业可干净了,楼下停车的地方没有一点垃圾。”搬进新区后老百姓生活质量好了,买东西也方便,日常生活也更加丰富。

  老两口吃得很简单,开放式小厨房能够满足他们做家常的饭菜。“人老了,吃得也不多,平时做些饼就够吃”,王奶奶说。平日在家里,老两口还养些花草,照顾了两只小乌龟,厨房外窗户上摆放的花草开得正艳,沙发旁的两只小乌龟在水箱爬来爬去,展示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

  在与王奶奶关于李克强小区的话题之后,王奶奶告诉旧北梁的区委会主任也住在这个小区,他曾接收过很多媒体的采访,或许能告诉我们更多,热心的王奶奶随即觉得换衣服出门带我们过去。幸运的是我们在楼下刚好碰到王奶奶所说的主任,但不幸的是他有事正忙拒绝了我们的采访。

  正是下午最热的时候,小区里很多人都出门乘凉,王奶奶一路打着招呼过去,出了北五区后门与几位相熟的人打起了牌。

  半个北梁的搬迁

  顺着街道往北走,“原北梁烧麦”几个字吸引了我们。在北六区与北七区间的商业街上,王琛(化名)的烧麦店就位于此,街道两旁还有几间零零散散的店铺,“这边可搬过来15万人呢,以后肯定要发展,别看现在这开店的不多,但这的租金可不少呢,说明以后发展潜力大着呢。”王琛的丈夫对这边的发展信心十足,开了十多年烧麦店的他相信自己的商业嗅觉,尽管15万人这个数字基本上是靠道听途说的。

  刚过饭点,店里仅有一位客人,一位略显消瘦的中年妇女吹着风扇又扇着扇子,似乎是刚干完活。这就是王琛。在表明来意之后,她推辞起来,“我嘴笨的,不要采访我,也没让采访过,你去隔壁那家开麻将馆的,人家可会说了。”典型的包头人性格,内敛谨慎,但只要聊开了,就停不下来。

  王琛图 摄影/谈婷婷

  说到做烧麦,她显得十分得意,声称在北梁做烧麦时专门有外国人过来拍照。从她的话中了解到,夫妻二人十几年前便在昆区开起了烧麦店,所以二人早从梁上搬了下来,梁上的旧房一直没人住,在她看来,像她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勤奋的人都早早的从梁上搬到了市区谋生,只不过正好赶上了好政策,梁上的旧房便换上了新楼房。相较于生于此长于此的北梁人,他们更像是离家出走多年的儿女,旧北梁又好比是他们年迈的父母,如今父母不在了,留下来这笔遗产,在外的儿女们纷纷赶回来继承遗产。

  王姨算是彻底聊开了,在细述完她的发家史后,又把她庞大关系网上的有钱亲戚朋友“炫耀”一通,“钱确实是个好东西,我也是个挺现实的人。”北梁的拆迁,对她来说是突如其来的,也是举双手赞成的,“一套烂平房换一套新楼房,这天上掉馅饼的事能让我赶上,真实赶上好时代,好政策了。”王姨难掩激动的说道。的确,在包头这样一个虽不是寸土寸金的城市,能从天而降一套房,也是平常人梦寐难求的。

  “干啥事都得争取,你们大学也得好好学,争取考得好一点,以后就业也好就业,可别象我们家闺女,高考放松了没考好,现在大四焦头烂额的复习考研。”聊到自家孩子,更是感觉王姨聊三天三夜也没问题,王姨的女儿高中时便就读于梁上的高中,而这所高中也随着北梁的拆迁搬到了别处。她是有些反对女儿继续读研,看似女强人的她,却仍保持着传统观念,她觉得女孩子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了,就少在外面闯荡了,物色一个好人家嫁了,自己也就可以安心退休了。

  兰州大学校园记者 谈婷婷 安瑞凡 郝博 指导教师 韩亮 王臻

精彩推荐

  • 【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走进全国棚改示范区——包头北梁新区北六区 【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走进全国棚改示范区——包头北梁新区北六区
  • 甘肃省“农家书屋”建设迎来十年庆典 “读者·中国阅读行动” 首批 “乡村领读者”在兰受聘(图) 甘肃省“农家书屋”建设迎来十年庆典 “读者·中国阅读行动” 首批 “乡村领读者”在兰受聘(图)
  • 兰州市七里河区环卫局全力做好冬季落叶清扫工作(图) 兰州市七里河区环卫局全力做好冬季落叶清扫工作(图)
  • 【新时代 新甘肃】平安临夏:打造“天眼”监控体系 维护社会稳定(图) 【新时代 新甘肃】平安临夏:打造“天眼”监控体系 维护社会稳定(图)
  • 【新时代新甘肃】临夏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孩子们寓学于乐的“万花筒”(组图) 【新时代新甘肃】临夏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孩子们寓学于乐的“万花筒”(组图)
  • 【新时代 新甘肃】重走习总书记当年路 看临夏州布楞沟村脱贫攻坚新变化(图) 【新时代 新甘肃】重走习总书记当年路 看临夏州布楞沟村脱贫攻坚新变化(图)
  • 【新时代 新甘肃】重走习总书记当年路 感受渭源县元古堆村新变迁(组图) 【新时代 新甘肃】重走习总书记当年路 感受渭源县元古堆村新变迁(组图)
  • 【新时代 新甘肃】定西三益村龚志荣:创业领头雁 致富带头人(图) 【新时代 新甘肃】定西三益村龚志荣:创业领头雁 致富带头人(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纪委通报5起不担当不作为和弄虚
2   林铎:增强“四个意识” 提高政治站位
3   甘肃省公示拟推荐7名全国农业劳模
4   甘肃省6处景区被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
5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推动经济冲过险滩激
6   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乡风民风焕然一新
7   甘肃省统计局发布1至10月全省经济运行
8   小作坊无证加工糕点 兰州西固区食药监
9   深刻领会 学以致用——党的十九大精神
10   兰州榆中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住户迎来新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