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专家考察手记丨华池:史前玉石之路的交汇点?(叶舒宪)

2017-04-30 08:3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文化考察活动

  作者: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2017年4月29日,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团继续在陇东大地上奔波不停。子午岭西侧的生态环境保护很好,空气清新,梯田里新麦飘绿,间或有嫩黄色的油菜花海。白天有蓝天白云相伴,晚上则是皓月当空。让我们紧张的车马劳顿之余,心灵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慰藉。

  今天已经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我们一行九人驱车穿行在远离家园的黄土高坡里,在连续的期待和不断的兴奋中,早已忘却了日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满脑子都是仰韶文化陶片和龙山文化窑洞白灰面的的辨识问题,居然没有人在节日里想家。对考察团每一个成员来说,这都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劳动节吧。

图1,叶舒宪在庆城县的麻家暖泉遗址与文保员合影

  今日探访的主要目的地,是位于甘肃省最靠东北端的华池县。自2016年元月的第九次考察以来,陇东的八个县市,已经探访过七个,如今就剩下一个环县还没有去,留待本次考察从陕北地区回程时再去。早上离开庆城县时,顺路去探查位于柔远河畔的一个仰韶文化遗址——麻家暖泉遗址,遇到一位和我同龄的农村文保员,向我们介绍情况,大家倍感亲切(图1)。这个遗址的文化遗存还是以仰韶文化为主,有史家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陶片。至于大家关切的常山下层文化和齐家文化的标志性的红陶片是否存在,似乎并不很明显。倒是可以看到一些属于客省庄二期或龙山文化的绳纹灰陶片。这种现象暗示一个问题:大凡有龙山文化遗迹的地方,齐家文化就不明显存在。这种两类型史前文化相互对峙争锋的情况,犹如西夏人与北宋的对峙,非常值得留意。

图2,坐落在山上的华池县博物馆
图3,华池县博物馆藏龙山文化玉器

  正午时分抵达华池县,入住县城南郊的一座巨大的新建筑——南梁法官教育中心。午饭后顾不上休息,直奔坐落在山顶之上的华池县博物馆(图2)。考察团成员中有一位陇东学院的张多勇教授,他祖籍华池县,早就说起他老家一带的山梁上以出土史前玉器闻名。这次在县博物馆展厅和库房中调研,果然可以证实这个民间传闻不虚。所谓无风不起浪。我们从关中平原出发几天来,一路看到的仰韶文化墨绿色蛇纹石玉器,在这里的展柜中照例不会缺席——一件被标注为周代碧玉刀的墨绿色大玉刀,一件被标注为周代玉斧的玉铲(图3)。据我们推测均应为龙山文化玉器。这种蛇纹石是黄河中上游地区玉文化萌生期的最古老玉料资源。令人欣喜的是,华池博物馆展柜里除了蛇纹石玉器,还有优质透闪石玉器:两件青玉瑗和一件三孔青玉钺(图4)。从其钻孔的工艺特征看,应不属于齐家文化玉器,而是标准的龙山文化玉器。玉铲玉瑗的用料与形制均近似于神木县出土的石峁玉器和新华玉器。这里距离发现龙山文化玉器的陕西吴起县70公里,距离延安200多公里。显然这里在4000年前的文化类型,与陕北地区星罗棋布的龙山文化分布密切相关。而与以兰州为中心的齐家文化腹地,相距六七百公里,关系稍远。在华池县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也仅仅看到一两件具有标志性齐家文化特征的红陶罐。当然,以上判断只是我们走马看花得出的初步意见。真相如何,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调研。

图4,华池县龙山文化玉器2件:蛇纹石玉铲、透闪石三孔玉钺

  从目前学界的认识看,龙山文化的玉礼器传统早于齐家文化的玉礼器传统。但是龙山文化密集分布的陕北和中原一带,缺少优质的透闪石玉矿资源。其玉器生产的取材,应该有来自甘肃和甘肃以西地区玉矿的情况。这便涉及到西玉东输的时间和路线问题。看来华池县一带出土的史前玉器是批量存在的,而不是零星的和偶然的。这里会不会是玉石之路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呢?

图5,华池:龙山文化玉琮

  这样的推测也就意味着:龙山文化的玉礼器传统经过这里向西传播,影响到齐家文化;而西部的玉料则取道陇东和陕北向东传播,给河套地区和晋陕大峡谷黄河两岸的龙山文化提供西部资源。这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小心求证的大问题。这实际上也是从本土角度重新审视丝路起源的大课题(图5)。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