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出炉 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型试点城市
原标题:我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出炉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型试点城市
中国甘肃网4月2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何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入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冲刺阶段,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发挥好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将成为我市“十三五”期间科技工作的重点工作方向和主要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由市科技局牵头制定的《兰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已于日前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
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坚持“大兰州、大科技、大整合、大联动”工作理念,集成区域各种创新力量,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在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0-2015年兰州市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国民生产总值)投入从23.95亿元增长到40.55亿元,增长了69.31%。
《兰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主要从环境与需求、思路与目标、重点支持的科技创新工程和重大项目、发挥科技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科技创新持续提高民生科技水平、壮大发展科技服务业、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通过科技引领培育壮大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以及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10个方面对“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和重点谋划。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市将全面完成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初步建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能力领先、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创新环境良好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创新型城市排名进入前30名,创新指数达到平均水平线以上。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12件
根据《规划》具体目标,到“十三五”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0%,有研发机构的工业企业占比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3%以上,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180人,吸引和聚集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创业投资家和创新型企业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改善。围绕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构筑纵横互动的完整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立项一批产业发展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00家以上;实施科技体制及综合配套改革,2020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申请量达到20件以上,全市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到70亿元以上;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12%;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0%以上。
重点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
对于推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提出,构建集高端研发、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基地,打造成为西部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企业孵化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同时,以兰白试验区为核心,辐射引领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布局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进新能源、有色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煤化工、食品、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进入试验区集聚发展。
我市在“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实施产业提升支撑工程、科技惠民改善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创业推进工程、科技服务集聚工程、创新人才建设工程、创新企业培育工程、产城一体发展工程、区域试验辐射工程和科技改革示范工程十大科技创新工程,促进科技事业全面向前发展。除以推动兰白试验区建设为核心的区域辐射工程外,还有不少亮点,比如:建设以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和兰州经济区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聚集区,推进兰州高新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建设。坚持绿色引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制造业绿色改造。
相关新闻
- 2017-04-21促进科技创新 兰州市出台“黄金50条”
- 2017-04-20推进创新型白银建设——白银市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综述
- 2017-04-19林铎在兰州调研科技创新工作时强调:采取有力举措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加快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