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庆阳宁县外宣办干部尚晓伟: 用责任书写人生

17-04-10 16:19 来源:中国甘肃网-陇东报 编辑:贾雯

  原标题:尚晓伟:用责任书写人生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张建林 通讯员 李纲陵

  他是一个在新闻战线上用采访足迹书写人生的奉献者;他把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的岁月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他对新闻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新闻业务的精益求精,赢得同行和读者的尊重。他,就是宁县外宣办干部尚晓伟。

  1200余幅照片和5600余篇稿件见诸媒体,25个荣誉称号相继获得,先后被陇东报社、甘肃农民报聘为驻县记者和特约通讯员……这些成绩和荣耀的背后,凝结着他许多的艰辛和汗水。8年来,尚晓伟由于工作业绩突出,14次荣获“全县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县优秀党建信息员”等荣誉称号;自陇东报社设“驻站记者”以来,多次在考核中位居8县(区)第一;2016年撰写的《宁县村干部自掏“腰包”发展集体经济》荣获全市好新闻三等奖。

  下乡采访是艰苦的,但尚晓伟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跑遍宁县的每一个角落,用手中的笔,真实见证宁县脱贫攻坚、农村变革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光辉历程。为此,他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热情坚持长期深入基层采访,跑遍了全县257个村的230多个村。2015年,全县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后,他只身深入偏居子午岭深处的金村乡老庄村采访精准扶贫工作时,当车行进到半山腰时,村干部告知,剩下的10多里山路崎岖蜿蜒,车根本过不去,要徒步前往。于是,尚晓伟顶着30多度的高温,翻田埂、过水沟,走了半个小时的山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采访结束返回时已夜深人静,第二天才发现脚上磨出好多血泡。2016年7月,为准确及时报道中村镇刘家村6名村干部每人拿出5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一新闻,他经过3天的采访和两个不眠之夜的深思熟虑撰写了《宁县村干部自掏“腰包”发展集体经济》稿件,先后在《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等18家新闻媒体发表,引起了较大反响。甘肃农民报社金鑫评论说:“宁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以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切入点,采取‘自掏腰包’的模式,给村民们带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一强势有力的典型宣传推进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对工作负责,儿子出生第三天,他便去上班;他对事业执著,出门前叮嘱老婆:‘给你钱,我要去采访,等一下自己去看病……”这是2013年9月14日尚晓伟的妻子在QQ空间里发表的一段说说,能够看出妻子对他是多么的无奈。2011年3月的一个星期二下午,尚晓伟由于下基层采访回来太晚没能接上上幼儿园的儿子,在城关小学上班的妻子只好利用课余时间将孩子接到自己单位,结果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碰伤了眼睛,血流不止,到医院缝了11针。现在每当看到孩子眼角的疤痕,尚晓伟都感到十分愧疚。

  2012年冬季的一天,他去车站接从老家赶来准备去县医院治病的60多岁的父亲时,突然发现两名从长途客车上下来的返乡务工青年,尚晓伟便着上前采访,从中学毕业追问到外出打工,从家乡追溯到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当这两名青年向他道别时,他才猛然想起自己接父亲的事。

  前路正长,尚晓伟以对新闻事业的不懈追求执著前行。

精彩推荐

  • 甘南临潭县委宣传部干部职工开展帮扶活动 甘南临潭县委宣传部干部职工开展帮扶活动
  • 放飞欢乐梦想 畅游科普海洋——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侧记(图) 放飞欢乐梦想 畅游科普海洋——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侧记(图)
  • 三月阳光暖人心——嘉峪关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纪实(组图) 三月阳光暖人心——嘉峪关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纪实(组图)
  • 定西市安定区:烂漫桃花惹人醉(图) 定西市安定区:烂漫桃花惹人醉(图)
  • 平凉静宁:让文化浸润特教孩子的心灵 平凉静宁:让文化浸润特教孩子的心灵
  • 平凉华亭:书香溢满校园 国学滋润童心 平凉华亭:书香溢满校园 国学滋润童心
  • 平凉:爱心单车道 护校暖人心(图) 平凉:爱心单车道 护校暖人心(图)
  • 平凉市开展世界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图) 平凉市开展世界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唐仁健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议 部署深
2   林铎: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确保
3   H5|关爱篇,你必须要看的清明小长假提
4   出狱7天冒充法官 兰州一骗财男子获刑1
5   h5|“魅力丝路 活力新区”全国摄影大赛
6   中国甘肃网2017年招聘启事
7   林铎:提高政治站位 增强政治能力 不断
8   唐仁健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议 部署“
9   中宣部新命名4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
10   庆阳宁县:“麒麟”西瓜鼓起农民“钱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