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让企业成为基础研究的生力军(新知新觉)
原标题: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对接
让企业成为基础研究的生力军(新知新觉)
王季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基础研究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生一系列新技术、新发明,带动新兴产业崛起,促进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当然,不能要求所有基础研究都直接面向市场、面向产业,但目前确实存在基础研究远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让企业更多参与到基础研究中去,成为基础研究的生力军。
转变企业对基础研究的固有观念。许多企业认为基础研究成果是公共品,应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承担。事实上,当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瞬息万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不一定能及时掌握市场需求、迅速捕捉技术创新动向,因而其所从事的基础研究不一定切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而企业对市场变化最敏感,也最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能够找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的基础研究方向。实践中,那些主动进行基础研究的企业,一旦实现研究突破,就能抢占产业核心技术制高点,有力推动新产品开发,创造新的产业技术应用,进而增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引导企业进行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应当说,很多基础研究并不能直接运用于产业发展,但如果基础研究完全不考虑产业应用,其成果不能较快用于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它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就是有限的。因此,应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突出研究的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那些具有企业技术问题导向、与企业应用需求直接相关的基础研究,能够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并在推动产业技术突破的过程中拓展科学知识的边界。
发挥专利保护的激励作用。由于基础研究属于研究发现范畴,其研究成果往往并不在专利保护范围。这导致企业从事基础研究的经济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抑制了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的积极性。为了激励企业进行基础研究,可以考虑从基础研究中划分出具有实用性特点的衍生性专利,将其纳入专利保护范围。还可调低基础研究衍生性专利的实用性标准,或在不同产业对专利实用性的含义进行不同界定,使基础研究的成果更容易转化成具有实用性特点的专利,以使企业投入基础研究能够获得合理回报。
加大对企业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进行基础研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等资源,而且其研究结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短期难以获得回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基础研究资源不足,仅凭自身实力很难开展基础研究。为了鼓励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应加大科技经费对企业基础研究的资助力度,推进在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导企业建设基础研究基地,吸引更多基础研究人才加入企业。还可以对企业实行税收补贴,对企业进行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采用加倍税收减免的办法,以降低企业进行基础研究的起步难度。
为产学研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当企业由于研究基础和资源不足而无力独自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时,可以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基础和资源,通过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来攻克企业面临的基础研究难题。可以考虑用各级政府的科技基金资助企业与学研方合作的基础研究项目,也可对产学研合作研发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还应制定规章制度,保障产学研各方在合作研究中获得相应利益,促进产学研合作有效、可持续进行。
(作者为辽宁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