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频频遇“卡”问题多 兰州市工商局解疑释惑(图)
原标题:预付式消费频频遇“卡”问题多 市工商局做客本报值守热线4286666解疑释惑
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值守本报热线
中国甘肃网3月8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袁文波 文/图)“你好,是工商局的同志在接听热线吗?我有个问题想反映一下……”3月7日上午,兰州市工商局消保处、网监等处室相关负责人做客本报,接听热线。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内,热线铃声此起彼伏,读者纷纷讲述自己在消费中遭遇到的“尴尬”,工商执法人员热心解答网络购物、预付卡消费、保健品消费等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并将广大消费者的申诉、投诉和举报一一登记、受理。
消费者预付消费要理性
预付式消费为商家及消费者都提供了便捷,不少消费者与商家都颇为认可这一消费方式,然而看似双赢的消费背后,却存在诸多问题。预付款打水漂,办卡容易退款难。美容美发、餐饮等领域预付式消费纠纷频发,近年来更有逐年增长之势。在当天的热线中,这一问题成为消费者反映的热点。
消费者王先生打进热线称,自己2014年在一餐饮店办理了两张储值卡,各储值了3000元,可没有想到时间不长发现商家人去楼空,最后几经周折联系到商家,商家承诺可以去别的店面消费,直到2016年9月自己消费了一次后却被告知不让消费了,而储值卡里还有余额。
同样,杨女士反映称,在别人的介绍下,自己在西关十字一美容院办理了一张会员卡,2014—2015年自己陆续消费了不少,可是2016年因为种种原因自己没有时间去美容院消费了,就想着把会员卡里剩余的钱转出来,可是好说歹说就是不行,希望能帮帮她。工商人员一边接听热线,一边进行记录,并告知消费者后期将联系消费者进行调查。
针对这些问题,工商提醒在接受预付消费时,要理性,不要盲目地因商家的优惠或听信商家一面之词而造成自己的钱财损失;在接受预付消费时最好掌握商家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场地租赁情况、联系电话等,尽量选择经营规模大、信誉度高的商家消费;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宣传,要与商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要特别关注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约定;尽量不要办理金额较大的预付式消费卡,这样可避免较大损失。
购买药品、保健品莫轻信“专家”忽悠
“我看了一档节目,说是有种药对治疗高血压有特效,而且节目里的专家说的情况特别符合自己的状况,于是我就花5000多元购买了3个疗程的药。可是服用后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再打电话过去,对方说疗程不够,还要再服用。再后来联系商家的时候,就是各种理由推诿,再到后来就无法联系了。”热线里,消费者投诉说。
无独有偶,城关区付家巷的孙老先生已经年过八旬,他在今年6月被通知听健康知识讲座,在一家保健食品经营站内,现场几位所谓的“专家”开始向他们推销一种说是近年来才研发出来的,对于治疗糖尿病有特效,过去只给首长用,现在是少量给各大城市供应一点,吃上一周血糖就会明显下降,吃上一月血糖就平稳了。现场他们就要给开一个月的药,要价15360元,结果吃了几天却毫无效果,反而拉肚子,后来再联系电话就打不通了。
热线现场的工商人员介绍,其实12315指挥中心也陆续接到一些老年人因购买上门推销的保健食品导致权益受到损害的申诉,这样的投诉一般有这样的特点:大部分老人接到电话请他们去听健康讲座,有所谓的“专家”讲授养生知识,但到现场才发现是推销产品,有的老人动心便购买服用,结果没有任何疗效。所以一定不要相信所谓“专家”的忽悠。
相关新闻
- 2017-03-08兰州市政府与咸阳治污考察团举行交流座谈会 探索完善治污措施
- 2017-03-083月10日起 兰州市“化建十字”南北双向公交站向南迁移50米
- 2017-03-08兰州27个棚改项目18个项目已开工
- 2017-03-08兰州市再调整下放11项行政审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