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两会故事】樊锦诗:25年履职路
原标题:【两会故事】樊锦诗:25年履职路
记者 秦娜 朱婕
不出意料,樊锦诗委员一出现在全国两会上,就成了各路媒体追逐的焦点。樊院长,您这两年都在忙什么?樊院长,今年带来了什么提案……樊锦诗坐在会场外的沙发上,周围的记者越聚越多。
与其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拉家常,年轻记者们都喜欢这样静静地听樊锦诗“唠叨”文物的事儿。
今年是樊锦诗履职的第25个年头。25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白驹过隙,可于樊锦诗、于莫高窟,却是不寻常的漫漫之路。
回想起第一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两会,樊锦诗说自己就像个“小学生”,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在她眼里,全国两会就像一个“大学校”。在这个“大学校”里,她仔细倾听、认真学习、用心思考。从社科组到妇联组,慢慢地她知道了该怎样履职,该怎样提出有质量的提案。在樊锦诗这里,履行政协委员职责与做好本职工作有了一个最完美的交集:为文物保护奔走呼吁。
这些年,樊锦诗和她的同伴们一直在寻找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点,“既要把祖宗留下的文物守好、保护好,又要让观众看好,让大众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得到滋养”。
2003年,樊锦诗提交了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议。经过多方努力,2014年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建成运行,莫高窟开启了“数字展示+实体参观”的全新参观模式,观众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参观体验,莫高窟单日游客承载量也由过去的3000人次提升到6000人次。
2009年,敦格铁路(敦煌至格尔木)规划出台,樊锦诗马上发现了问题。用她的话说,规划中的铁路就如同给敦煌古城“破相”。后来她在提案中不但指出问题,还提出了另一条路线。敦格铁路最终“绕道”而行,人们都说樊锦诗“救了”敦煌一命。“修铁路是好事儿,政协委员就要出实招、出好招,让好事儿变得更好。”她说。
“文物保护不是文物单位一家的事儿,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高校、科研院所间的广泛合作,就没有莫高窟保护的今天。”樊锦诗说。基于这样的认识,2016年,她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科技工作的提案,很快提案就被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选为重点提案进行重点督办,去年底这一提案被列入国务院《“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直到前两天,樊锦诗仍在完善提案。“去年的提案已经列到规划里了,现在具体该怎么做、怎么实施我得再好好想想。”樊锦诗说。
总有记者问樊锦诗:25年里您一共提了多少提案?樊锦诗真的记不清,可是大家都知道她用心对待每一个提案。提案得到回应,她高兴;提案没有落地,她继续完善,继续呼吁。
25年,青丝变白发;25年,不变履职心。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相关新闻
- 2017-03-08【2017年全国两会热词】 民主监督
- 2017-03-08【聚焦2017年全国两会】住甘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分组讨论
- 2017-03-08【2017年全国两会声音】将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 2017-03-08【全国两会速写】温柔似水 担当如铁 ——甘肃省出席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