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甘肃】村民杨田苍的“小目标”:建好新客栈 收入10万元
西部商报网讯(王萍) 2月27日上午,”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网络主题活动之”脱贫攻坚看甘肃“暨第二届”觉亲·暖村“走进陇南市康县长坝镇花桥村。
蓝色的天空下,小草和树木冒出了新芽,孩童的笑声在扩散,农家里升起的青烟飘向远方,小桥流水的声音像滴答的钟表,狗叫的声音响起,此刻的花桥村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欢声笑语。潺潺东去的长坝河从村里穿过,一进入花桥村仿佛置身于南方小镇的水墨画里,一卷卷乡村景色宜人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别致美丽的村庄让前往花桥村的人们停下脚步,不由得取出手机拍照,留下那刻的美丽和陶醉。这是记者走进陇南康县这个小村庄的第一感受。
花桥村位于康县长坝镇省道白望公路沿线,相传明朝末年,因兴修桥房,留马帮商贾,而顾名花桥。全村共有8个合作社,215户774人,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210人。2016年在全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上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目前,花桥村为国家AAAA级景区。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村民杨田苍就是美丽花桥村的见证者。今年57岁的村民杨田苍有3个孩子,目前经营家兴缘客栈。2015年7月1号以前,杨田苍的每天的生活就是开着一辆大卡车,卡车里拉着收购来的农产品,核桃、药材、黑木耳前往礼县等地售卖,每年的收入大致3—5万元。自从他搞了旅游山庄以后,他再也没有收过山货,而他每年的收入从之前的3—5万元翻了一倍。
村民杨田苍
杨田苍说:“他建家兴缘客栈花了15万元,政府补助5万元,如今他早已经回本。去年4月份到10月份,短短6个月他的收入达到6万元。”
以前杨田苍的大儿子会外出打工,开了农家乐之后就不再外出打工。
扫一扫 带来的新体验
杨田苍的儿媳妇是地道的陕西安康人,打工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她告诉记者,没结婚之前,娘家和婆家的家庭条件差不多。自从花桥村搞了旅游农家乐,她婆家的条件明显比娘家的好多了
杨田苍的儿媳妇告诉记者,自从人社局组织培训农家乐的服务礼仪之后,她就会按着规范去接待客人,服务客人。农家乐有了客人之后,负责收钱的就是她了。她已经学会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支付方式。这对她来说,就是个新的体验,大大的节省了她的时间,也节省了客人的时间。
杨田苍还说:“正因为有了国家的这些好政策,他才跟着占了光,不然,他怎么搞也搞不起来的。”
杨田苍还告诉记者,开展旅游乡村之后,花桥村比以前环境明显好了,路也平坦了。他有一个大胆的梦想,就是希望在2017这一年里,他另建的一院房子盖好,全家人在家里把客栈开好,毛收入能达到10万元。
突出富民增收 共享旅游扶贫新成果
2015年,花桥村共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10万元。2016年通过全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在花桥村召开,前半年累计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社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680人增收,达到了一村带一片、一片带全镇的效果。
对于花桥村66岁的杨大爷来说,去年开始,政府让他在菩提广场摆滩。他摆滩主要买许愿带,一条许愿带5块钱。旺季的时候,他一天可以买30多元。这些收入对杨大爷来说,足够了,还能剩余一部分。
贫困户入股 获取收益的脱贫模式
根据乡村旅游消费热点,消费层次和花桥旅游示范村建设投资结构方式,一条贫困户入股获取收益成为花桥村脱贫的模式。全村6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0户户均从扶贫互助社借款5000元,投资到茶屋等旅游产品经营项目上,每年每户贫困户可获得500元的稳定收益。这种“借鸡生蛋”的经营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广大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如今,花桥村早已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上的近在咫尺,过上了屋前赏花喝茶,屋后数钱的日子了。过去的穷沟沟、烂沟沟,早已变成一排排洋气的农家客栈。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
目前,花桥村已成功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样本,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
相关新闻
- 2017-02-28【脱贫攻坚看甘肃】陇南乡村旅游建设中的90后:脑子灵手脚勤
- 2017-02-28【脱贫攻坚看甘肃】让绿水青山把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 2017-02-28【脱贫攻坚看甘肃】聚焦陇南互联网+大数据
- 2017-02-28【脱贫攻坚看甘肃】甘肃康县美丽乡村“唤回”青年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