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务工者 带着乡愁向春天出发
原标题:务工者:带着乡愁向春天出发
记者 姬旺芳
“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却不肯说出口,你知道我好担心我好难过却不敢说出口,当你背上行囊卸下那份荣耀,我只能让眼泪留在心底,面带着微笑用力地挥挥手……”一首《祝你一路顺风》道出了节后山乡群众带着乡愁,远离亲人、远离故土,出外务工的依依惜别之情。
俗话说:“三六九,往外走。”2月5日,正月初九,在农村,这是不少务工家庭选择出门的日子。一大早,记者在秦安县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伏春林,他正准备踏上北上的客车,开始新一年的务工之旅。15年前,20岁刚过的伏春林到新疆的工厂打工,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换过地方。在新疆务工已十多年了,现在在乌鲁木齐买了房,也成了家,但每年春节都回故乡过年,一来看望自己的爸爸妈妈,二来体味农村的年味。他满怀喜悦地说:“这次,我还带着自己的堂弟,回去以后找个工作,如果好好干,他明年一定能给老人盖个新房子。”伏春林自己致富不忘乡里乡亲的行为值得点赞!
在秦安县汽车站,记者见到来自郭嘉镇的王小刚,他怀里抱着年幼的女儿,打算去广州谋一份更好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原来外出,我把孩子留在爷爷奶奶身边,今年我跟媳妇商量,干脆带着孩子一起去城里,现在国家政策好,回去给孩子找一所幼儿园,每天下班回到租所还能看到孩子,挣钱看娃两不误。”采访中,老乡们向记者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依恋、对亲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春节前,数以万计的务工人员共同奔向一个叫“家”的地方;过完春节,浩浩荡荡的劳务人员再次踏上征程。感谢党的好政策,农民致富路子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秦安县靠劳务输出带富了一方百姓,县上每年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扶贫解困、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来抓,从宣传引导、技能培训、开拓基地、信息服务、劳动维权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劳务工作实现了由“苦力型、松散型、低层次”的劳务输转向“智力型、技能型、高效型”的输转轨道。同时,在巩固陕甘宁青新等中西部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与北上广深杭发达地区31家企业达成用工协议,不断扩大输转规模,劳务收入显著增加,劳务经济催开了秦安县广大农村的“富裕之花”。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杆。今年,秦安县将进一步坚持把劳务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对接市场用工需求,整合培训资源,加强精准培训,提高劳务技能,争取年内组织输转劳动力10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20亿元。一年之计在于春。务工人员正怀揣着梦想和希望,乘着“春风”列车,用勤劳和智慧去开拓人生的新天地。
相关新闻
- 2017-02-10天水市对外贸易创新高 进出口呈现双增长
- 2017-02-10“中华魂·天水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晚会在天水举行
- 2017-02-10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2017-02-09为你身边的正能量点赞 天水市最美家庭开始投票了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