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白银会宁女孩王越彤变网红
原标题: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视频热传会宁女孩王越彤变网红
王越彤在赛场留念
中国甘肃网2月10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王万盈 文/图 )近日,有关白银女孩王越彤参赛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视频不断在网上热传,使这位就读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大三的女孩成为了白银乃至甘肃网友关注的热点人物。2月4日,王越彤虽因唐诗人李贺诗句“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中的“刘郎”而出错离场,但她大方得体、朴实无华的形象却深深印在了广大甘肃观众的心中。8日,记者联系上了这位正在会宁县老家过年的“96后”女孩,了解了她与中国古诗词的不解之缘,以及她走上“中国诗词大会”的台前幕后。
好习惯储备大量古诗词
“我想用自己的双手减轻他们的负担,我想做他们最优秀的女儿。”在甘肃乡亲的眼里,中国诗词大会上王越彤开场那一段简短而朴实的自我简介视频,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她的朴实坚强,也同时感受到了她的乐观自信;她一身精心搭配的古风服饰和脱口而出的古诗句,也让她与赛场氛围相得益彰,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1996年底出生在甘肃会宁的王越彤从小就分外喜欢语文。小学二年级时,她因患病无法行走,便在家自学课本,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语文书里的古诗。虽然她对那些诗歌还不甚理解,但感觉美,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爸爸看她这么喜欢读古诗,便为她借来一本旧的《唐诗三百首》。从那个时候开始,她便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古诗。
王越彤说,如今她大部分的诗词储备来源于小时候的两个习惯。一个是从二年级开始,每逢开学,她首先会将语文书里面能背的内容全部背完;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又养成了摘抄的习惯,碰到喜欢的诗或者句子就会抄下来背。就这样,这两个良好的习惯被她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有收获失败但不遗憾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王越彤引用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为自己做定场诗。虽然惜败中国古诗词大会,但王越彤并不觉得可惜,相反,她以《滕王阁序》中的“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一句作为离场句,表示自己并不遗憾,反而弥补了许多知识盲点,结交了许多相同爱好的朋友。
王越彤说,去年11月,学校有位老师鼓励大家报名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班上的学习委员推荐了她。去年12月初,她通过了节目组导演的初步考核,顺利地来到了节目现场,这才发现和她一样同台竞技的选手还有很多。这些人组成了该节目的百人团。比赛采用内部循环制,百人团与挑战区的选手同时答题,而每位能走上挑战区的选手都是此前百人团中准确率较高的几位。第七场比赛,王越彤终于突出重围,走上了挑战区。但在第七场比赛连续答对4题后,她遇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将唐代诗人李贺作品《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的“秋风客”猜成了刘备而败北。
“比赛中我并无压力,参赛选手有一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七十多岁,最小的只有七八岁,和他们交流学习诗词心得,比一场比赛的成绩要有意义得多。在每一场的答题中,我都能学到一些东西,补充一些知识盲点,所以录制节目的那段时间,我非常开心、充实。从这些高手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在和他们相处的半个月时间里,我也交到了几位朋友。”王越彤说。
讲节俭朴实形象触动人
会宁县因苦甲天下而闻名。王越彤的家在农村,家里还有个弟弟妹妹也在上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从上大学开始就做兼职,发过传单、做过超市促销员,虽然挣的钱不多,但一直没有改变她热爱古诗词和努力学习的初衷。
节目中,主持人董卿讲了王越彤参赛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让大家深受触动。王越彤说,牡丹江到北京距离较远,她本来打算买火车票去北京参加节目录制的,但在节目组的坚持下最终选择了机票。“节俭是美德,我一向这么认为,所以这是一种肯定,喜欢诗词的人不会汲汲于富贵的。我的确穷,但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可鄙的事。”
在学校,除了学习和打工,王越彤还参加了校园诗社,定期会写一些诗词。“晓梦莫深究,凤阙重楼,便欣作未破金殴。却看金陵成地府,不忍淹留。违命亦为候。几载悠悠,故国不见正言愁。清泪一掬寻不见,随水东流。”这首《浪淘沙怀重光》便是王越彤创作咏怀李煜的。王越彤说,她相信她的行为可以给家乡的孩子们做出榜样,让他们明白传统文化的力量和魅力。她未来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相关新闻
- 2017-02-10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 2017-02-10颜值与才华齐飞 甘肃会宁女孩王越彤诗词大会惊艳家乡
- 2017-02-09【评论】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止背诵
- 2017-02-09什么才是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