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敦煌】敦煌莫高窟南大像和北大像
莫高窟第96窟大佛(初唐)
莫高窟第130窟大佛(盛唐)
敦煌莫高窟南大像、北大像正式的洞窟编号分别是第96窟(北大像)、第130窟(南大像),南北大像都是石胎泥塑的大佛。建造过程是先在崖壁上凿刻大体轮廓,然后用草泥垒塑,再用麻泥细塑,最后用色料着彩。
莫高窟第96窟建于初唐。洞窟外的红色木构窟檐高达45米,依靠山崖而建,气势恢宏。从远处观看,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俗称九层楼,它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洞窟主尊弥勒佛像依山崖而塑,高35.5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在唐代时已称为“北大像”。
北大像最初修凿于武周延载二年(695年),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莫高窟北大像的殿堂楼阁自公元695年至2013年历经6次重修,除1986年、2013年2次修缮属于因文物保护需要,由敦煌研究院进行原样修缮外,历史上其他4次修缮,都是由敦煌当地的官绅士民发心重修,见证了敦煌当地民众历来尊佛的宗教信仰。第96窟的这尊弥勒佛像是倚坐的姿势,两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视,给人以高大威严的感觉。大佛的右手上扬作“施无畏印”,意思是拔除众生的痛苦;左手平伸作“与愿印”,意思是满足众生的愿望。
莫高窟第130窟开凿于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前后费时约二三十年。窟内塑像为倚坐弥勒佛像,高26米,是莫高窟仅次于第96窟“北大像”的第二大佛像。因为这尊大佛位于“北大像”之南,因此在唐代文献中已将其称为“南大像”。南大像的佛像高26米,大佛雄伟的身形倚崖而坐,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左手扶膝,轻柔自然,右手“施无畏印”,头部微俯,双眼微合下视,略含笑意,神情庄重慈祥。古代匠师在塑造这尊大佛时,有意放大了头部的体量,佛像通高26米,仅佛头就高达7米,这显然超出了人体的正常比例,但是却巧妙地解决了礼佛者仰视大佛所造成的头小体大的视差,使观者在仰视的情况下,仍然能清晰地看到佛面部的表情。这一颇具匠心的艺术处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艺术匠师的匠心智慧。
南北大像都是弥勒倚坐佛像造型,在佛教信仰中,弥勒是释迦牟尼佛之后的下一尊佛,他将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降生人间。根据大乘佛经描述,弥勒成佛后,将带来一个极为祥和、富足的美妙世界。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向往美好、安定生活的殷切愿望。同时,两个洞窟的营造和建成,既是莫高窟营造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唐代前期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象征。
(文/图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
相关新闻
- 2017-01-24下半年兰州海关完成敦煌机场海关筹建
- 2017-01-24【大美敦煌】敦煌莫高窟南大像和北大像(图)
- 2017-01-23记者探访甘肃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领略敦煌医学的独特成效
- 2017-01-232016年敦煌市旅游接待人数达80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