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兰州地理丨48年前的鸡年春节, 我们在子午岭深处过年

17-01-21 14:5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杨亚楠

  讲述人李宗家1968年老三届知青

  兰州知青们当年在西华池

  农活间隙

  春节是意味着团圆的时节,然而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些春节是无法和家人相聚的,或因为工作,或因为生活,抑或因为其他原因。

  陇东庆阳的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沟壑纵横,交通不便,限制了人们的往来,也使得这里保存了中国最为深厚的民间年俗。每年春节,黄土高原羊肠小道上,蜿蜒盘旋的社火队,窑洞里悲壮苍凉的皮影,东来西往走亲戚的人潮,将春节点缀得五彩缤纷。时光又到腊月二十三。民谚说,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了天。年的脚步,在向人们一步步逼近,市场上红红的剪纸一眼望不到边,活灵活现的各种剪纸大公鸡,将李宗家和他的同学们又带到了1969年那个鸡年的春节。

  李宗家是老三届学生。在1968年10月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他成为其中的一员。这年12月下旬,兰州二中、三中、九中、十中、女中,新兰仪表厂、万里厂子弟中学等学校的300多名同学告别亲人离开兰州,来到庆阳子午岭林区深处的“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第二师”,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1969年的这个鸡年春节,他们就是在子午岭林区连队中度过的。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段,难忘的春节故事。

  拴油桶的铁丝,忽然断了,为过年分的油四溅

  毫无疑问,我们是带着火热的激情,去广阔天地中,想做出一番事业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这些人最大十七八岁,最小十四五岁,且大多人生活在城市中,林场中的所有一切对我们都是个考验。

  到林二师时间不久,就到过年了。别的不说,这过年了,分了油,如何把油领回来,这就是个考验。这是发生在同学李小平身上的故事。眼看着春节一天天临近,大家心情乱糟糟的,心里都希望着能吃点好的。年前的一天,传来消息,分场给各个连队分油了。

  这自然是个好消息。连队就把去七里外的分场领油的任务派给李小平和另外一名老职工。连队对这事非常重视。因为这是连队过年和将来半年的油。队里挑选了最好、最结实的铁桶,又选了结实的扁担,还根据李小平的身高,将铁桶的链子收放合适。可惜,有个严重问题大家没有想到,那就是李小平身体单薄,个头不高,空桶挑起来,离地面才十多厘米,如果装上油,一压,铁桶距离地面的高度就不够了。

  第二天早上,他们出发赶往分场。在分场分到两桶油,李小平往肩膀上一担。这时,他才觉得担子有千斤重,压得直不起腰。咋办?只能咬牙坚持,那个年月讲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虽然力不从心,也不说半个“不”字,更不能叫“苦”。

  好在这个时候,我们都年轻,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虽然心里有些嘀咕,但依旧是毫不畏惧。

  李小平挑着油担离开场部,走了大约一里路,扁担一头的铁丝,承受不住重量,“啪”的一声断了,两个铁桶“嗵”的一声,就砸在了地上,桶里的油溅起了老高,李小平的身上也满是油。这时候,他顾不上自己,第一个念头,就是抢救油桶。全连队的人可指望这两桶油过半年日子呢!好在,铁桶距离地面不高,油桶直接砸到地上,没有倒。即便如此,李小平也非常紧张。他吓坏了,不知所措,心想这下闯了大祸了。

  好在,老职工经验丰富,赶紧过来两人一起抢救。这里厚实的草丛帮了他们的忙,他们把洒在草丛里的油,用手往桶里捧,将油抢救回来了不少,损失不大。

  这两桶油要是倒了,那可真就闯祸了。现在,他说起这些事情来,还感到后怕。这次事故,给李小平的心里蒙上了阴影。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挑如此艰巨的重担,剩下的路,他只能使出十二分的小心往前走。

  可是,子午岭深处的路并不好走,高高低低,沟沟坎坎,桶子距离地面不高,稍不小心,就会碰到地上,油就会溅出来。他小心翼翼,慢慢一步步地往前挪动,尽最大力量避免桶里的油洒出来。

  当他咬着牙,把担子挑回连队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他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透了。

  这次挑油,他的腰受伤了。

  一顿羊肉水饺年夜饭,他们几乎一夜没睡

  这些年,同学们聚会,过年的话题是我们说得最多的。我们2800名兰州中学生散布在子午岭深处的各个角落,不同的角落,有不同的连队。不同的连队,留给我们不同的记忆。冯建民的1969年的鸡年春节则是这样过的。

  他们的连队在一个叫纸房的地方,那里是个牧场。同其他的连队比起来,条件要好一些。为了让新到的知青们过上一个好年,他们牧场给每个连队分了一只羊,每个知青十斤小麦。这下大家都高兴了。

  可惜的是,知道消息有些晚了。大年三十中午,才知道每人十斤小麦的事。女同学们提议包一顿羊肉饺子,大家欢呼雀跃,情绪高涨,分头张罗,忙得不可开交。冯建民他们一队人赶着黄牛车,去粮站拉粮食。走了四个小时才到粮站,此时天已经黑了。粮站的人下班了,咋办,空手回去是不可能了。只能找工作人员求情。好说歹说,终于让人家上班,领到了粮食。可是,领粮食时才发现,领的并不是面粉,而是原粮,就是没有磨的小麦。在城里,见惯了面粉的同学们傻眼了。犹豫再三,只能把麦子拉回去再说。原路返回,天黑走得又慢,回到连队就半夜了。

  看着拉回来的两麻袋麦子,连队的同学们心里凉了半截。那时,一切都匮乏,唯一不匮乏的就是激情。大家叫醒睡着的同学开始行动,用小石磨磨面,然后和面擀皮包饺子。一顿年夜饭就这样开始了。

  这时,冯建民早已累坏,连同学给的窝头都顾不上吃,就睡着了。等他醒来时,也不知道几点了,就到厨房中找饺子。真是饿坏了,不管饺子熟没熟,捞起几个就吃。谁知,天亮了就开始拉肚子,过年三天,他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这顿年夜饭,冯建民回忆起来,虽然脸上带着笑,可心里却想哭。

  吃罢忆苦思甜饭,才是一顿久违的臊子面

  第一个春节,虽然苦,但还是有点兴奋。至少,我们在外面第一次过春节。同学们的激情犹在。等到了第二年的春节,就有些默然了。整整一年的艰苦劳作,让我们变得麻木而机械了。同学郭强对这一年春节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年的春节,林场为了安抚人心,每人给五斤小麦面,这下大家有些高兴。那时,我们的伙食天天顿顿都是苞谷面,这顿白面对我们的诱惑是可想而知的。这年大年三十,年夜饭就是长面。不过,在吃长面之前,还有一个序曲。那时,为了让大家保持革命斗志,在大年三十年夜饭之前都要忆苦思甜,吃一顿忆苦思甜饭。

  啥是忆苦思甜饭,就是用麦麸子、野菜、甜菜根,熬成一锅糊糊,连盐都不放,每人一大搪瓷碗,不许剩,不许倒,等大家挣扎着吃完了,盼望已久的好吃的才正式登场。所谓的好吃的,无非就是馒头、臊子面这些。

  这些吃的,现在看着不过是些家常便饭,可是在那时候,却是少有的美味。郭强他们的年夜饭就是臊子面。后来他说起对那顿年夜饭的记忆,还有些垂涎欲滴的感觉。他说,当时他感觉案板的长面,格外得长,而锅里煮着的臊子汤,土豆、豆腐、萝卜丁丁、肉丁丁,散发出来的香味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走过去,都要伸长脖子,深深地吸一口气,美美地闻一闻那久违的味道。吃完第一碗后,还想吃第二碗,就松一松裤带,到外面跳一跳,活动活动继续吃第二碗。最后把案板上的面全部吃完,又把锅里剩下的臊子汤全部分着喝完,这才咂吧着嘴走出伙房。

  如今又一个鸡年来到,想起近五十年前,我们子午岭深处荡漾着青春激情的春节,恍若昨日。

  文/图首席记者 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精彩推荐

  • 2016年甘肃经济及社会相关指标 2016年甘肃经济及社会相关指标
  • 甘肃临夏东乡县开展迎新春送文化活动(图) 甘肃临夏东乡县开展迎新春送文化活动(图)
  • 甘肃:资源共享承载社会教育责任 高校博物馆如何走出校门? 甘肃:资源共享承载社会教育责任 高校博物馆如何走出校门?
  • 兰州:奇灯溢彩喜迎新春(图) 兰州:奇灯溢彩喜迎新春(图)
  • 兰州市:占道经营二十年 晏家坪马路市场被拆除 兰州市:占道经营二十年 晏家坪马路市场被拆除
  • 【关注】保护方言,保护文化发展的脉络(图) 【关注】保护方言,保护文化发展的脉络(图)
  • 兰州城事映像丨我和铁桥合个影 兰州城事映像丨我和铁桥合个影
  • 陇南武都区在各乡镇开展“2017新春送欢乐、送万福、送春联”惠民活动(图) 陇南武都区在各乡镇开展“2017新春送欢乐、送万福、送春联”惠民活动(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网络媒体走转改|甘肃首家超低排放火电
2   甘肃:有的酒驾致人伤亡、有的肇事逃逸
3   甘肃省公布107名终生禁驾人员名单
4   甘肃省网络文化协会在兰州成立 发起行
5   情暖山乡——王三运赴定西看望慰问困难
6   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7   林铎主持召开省政府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8   甘肃即将发行“甘肃一卡通” 整合社会
9   中央环保督察转办问题整改“回头看”
10   甘肃省被国家确定为网络扶贫试点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