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职称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原标题:职称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12月21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我省调整职称评聘中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论文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范围,基层技术人员也不再将发表论文作为硬性条件。(相关报道见12月22日《兰州日报》1版)
职称改革一直是这些年来社会公众非常关注的话题。在12月1日国家人社部公布的2017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中,很多人发现职称外语未被列入。这条看起来普通的新闻再次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可以说改革职称流弊已箭在弦上。
职称评定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制度和论文要求。以职称外语来说,自1999年国家实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政策以来,对这一政策的质疑一直存在,因为的确有太多行业和职业对外语的使用甚少,甚至几近于无,但主管部门却一直以不容置疑的态度坚持到今。这种现象在计算机考试中同样存在,许多专业人才仅因职称英语或计算机考试过不了关而被挡在职称门外。
应当承认,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在一定的时期对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外语和掌握信息技术是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定越来越暴露出不科学、不合理之处——职称外语、计算机、论文数量等门槛,使得评定标准单一,缺乏综合能力的体现,导致评审不公平;论资排辈之风盛行,阻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评定机制不合理不专业,暗箱操作难以避免,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等。同时,职称评定被赋予的个人利益太多,而其他上升通道却几近被锁死,职称成为阻碍人才脱颖而出的瓶颈。可以说现行的职称制度已不能真实反映人才人的实际能力,起不到激励人才成长的积极作用,还助长了弄虚作假的风气,搞假学历假文凭,请人代写或剽窃论文等。执掌评定职称大权的部门利益,设置的发表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等门槛,缴纳费用购买教材以及培训成为一个灰色产业链,还有职称人为评审过程中产生了权力寻租和学术作假腐败等。
职称评定中的上述流弊,大家都感同身受,有鉴于此,职称制度改革,应当尽快革除积弊,回归“初心”,回到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优秀人才开发使用上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提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职称改革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为职称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此次省人社厅进一步扩大了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范围,基层技术人员也不再将发表论文作为硬性条件。这是为响应改革迈出了重大而关键的一步,希望在未来的职称改革中,能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构建起健全的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的相关标准,创新职称评价的相关机制。让真正有德行、有能力、有成绩的人才获得公允的评价与待遇。
相关新闻
- 2016-12-22甘肃职称评审出“新政” 三类人员免试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
- 2016-12-22甘肃省调整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范围 三类人员不再要求
- 2016-12-22甘肃省调整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论文要求 三类人员免考职称外语和计算机
- 2016-12-22兰州市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开始 未参加网上教育培训不能确定为称职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