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12大政策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原标题: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12大政策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制图/武亚新
中国甘肃网12月20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记者 梁峡林) 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12大政策,这对广大进城务工人员不啻是个好消息。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做好工作对接,密切配合,积极推进人口、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数据资源共享,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挂钩政策提供数据保障。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各级政府要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落实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扩大中职教育免学费范围,中职教育学生按国家标准享受免学费政策,对符合国家规定范围的农村学生发放助学金;实施学前教育免保教费政策,对在园幼儿按标准免除保教费。
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全省范围内不属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的城乡居民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住证持有人选择按城镇居民参保的,财政按参保城镇居民标准给予缴费补助,避免重复参保、重复补助。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50种重大疾病省内异地结算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建立城乡基本医疗异地结算机制,加快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跨制度、跨区域转移接续。
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业转移人口跨县(区)落户城镇的,按规定对参保缴费人员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进行转移接续,各级财政按规定给予缴费补贴,已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继续在原户籍地区领取相关待遇;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县(区)落户城镇的,按规定在本县(区)内继续参保缴费和享受相关待遇,享受各级财政补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农业转移人口中符合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政策的,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省统一城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统一城乡孤儿基本生活费保障补助标准。
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支持力度。对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处于无业状态的农业转移人口,按规定纳入城镇失业登记服务范围。安排就业专项资金时,要将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城镇困难就业人数等作为资金分配因素。
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确保进城落户农民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享有政府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权利。推进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面,逐步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覆盖范围,落实放宽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等政策。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省财政要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本级安排资金,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奖励资金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实际进城落户以及市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情况,适当考虑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城市规模等因素进行测算分配,并向吸纳跨县(区)流动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市县和中小城镇倾斜。市县财政部门要将奖励资金统筹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均衡性转移支付适当考虑为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支因素。省财政在测算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时,对包括持有居住证人口在内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的市县,按常住人口进行测算。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完善奖补资金分配办法,省财政在测算县级相关民生支出时,将包括持有居住证人口在内的常住人数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增加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且民生支出缺口较大县级政府的支持。
支持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各级政府要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制改革,加强对农民财产的物权保护。各级政府不得强行要求进城落户农民转让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或将其作为进城落户条件。
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省财政在测算分配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转移支付时,要根据资金性质、补助对象、实施条件等因素,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为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财力支持。
相关新闻
- 2016-12-20甘肃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12大政策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2016-12-19白银景泰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 2016-12-19白银靖远县枸杞鲜果产业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径
- 2016-12-19田野奏响富民曲——平凉崇信县培育富民产业助农增收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