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白银市白银区推进环保工作纪实
原标题:构筑绿色生态屏障——白银区推进环保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魏巍
近年来,白银区紧盯以燃煤为主的大气污染、以河道为主的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严守环保红线,重拳治理污染,强化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一幅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新画卷正在铜城大地徐徐展开。
烟囱少了蓝天多了
推进集中供热,减少烟囱数量;推进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防尘降尘,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白银区以防治大气污染为目标,频出“组合拳”,全力整治大气污染。一是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已完成了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29个污染治理项目和中材甘肃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王岘水泥厂生产线脱硝工程等6个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行动”,集中整治北城区28家石料厂、25家砖瓦厂、10家石灰窑、8家商砼站等企业大气污染问题,取得良好成效。二是加强燃煤锅炉污染整治。组织开展燃煤锅炉污染专项整治执法检查,通过“煤改气”“煤改电”“燃煤锅炉污染治理设施提升”以及热电联产工程建设,加快建成区燃煤锅炉拆除淘汰工作。三是落实煤炭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城市建成区内的散煤煤质管控,积极推广型煤、水煤浆等优质清洁燃料,研究确定煤炭专营市场建设地点、经营管理模式,制定市场采购、运输、堆放、配送等环节规章制度。四是加大城区道路洒水降尘力度。2015年该区投入980万元新购置17台道路洒水清扫车辆,作业面积覆盖21条城区道路,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从35%提升到55%。五是加大建筑施工扬尘管控。制定下发扬尘污染管控工作方案,要求市区内所有建筑工地采取围挡、洒水、进出口道路硬化、车辆覆盖、拆除湿发作业、裸露地面硬化覆盖等措施,施工扬尘污染有了明显改善。截至11月底,白银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9天,比上年同期增加13天。
污水“洗澡”清流润物
银西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收集湖建设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我们将通过粗格栅、集水池、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沉淀、投药加氯、消毒等多道工序,对污水进行清洁处理,最后才将处理好的达标水进行排放。”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白银城区污水处理任务主要由市污水处理厂承担,该厂日处理能力达4万吨。白银区加强属地管理,通过实施蓝色预警、驻厂督查、行政处罚、定期通报和约谈等方式,不断强化污水厂运行监督管理,督促解决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使其实现达标排放。以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和循环利用,完成了白银公司第三冶炼厂重金属废水深度治理等9个项目,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等6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年底建成运行。三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编制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加大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违法建筑,严厉打击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该区1个县级、3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完成了保护区划分,水源地完成了保护区标准化建设,设立了界标、道路警示牌。加强对东大沟和西大沟沿线废水排放企业管理,加快污染管网建设,提高散排污水收集率,减少污水排放对黄河水质的影响。黄河白银段水质均值满足Ⅱ类水域功能区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区县级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城乡统筹综合整治
今年,该区多方筹措352万元资金先后对辖区内20处共计8.6万平方米的城区裸露地面通过平整、种草籽、覆盖、洒水、硬化、坡面挂网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目前,覆盖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累计投入1710万元,完成5乡镇27个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各项目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75%以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9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8%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受益农村人口达到5万多人。3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了污染减排,做到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种养一体,实现了粪污减量化、循环利用、种养平衡,改善了周边环境,促进了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健康发展。组织开展生态乡镇、村创建活动,水川镇、四龙镇、强湾乡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四龙镇民乐村、水川镇桦皮川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5个乡镇均被命名市级生态乡镇,强湾乡白崖子村、四龙镇四龙村、王岘镇雒家滩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创建乡镇村环境明显改善。
相关新闻
- 2016-12-14平凉庄浪:“环保夜校”帮助村民开了“窍”
- 2016-12-14杨建武在现场督查环保问题整改情况时强调:抓督查促整改见实效 全面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 2016-12-14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群众投诉信访件办结情况 天水市已办结22件环境信访投诉问题
- 2016-12-14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天水环境信访问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