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的“历史讲述”与“现代表达”(图)
原标题:中国故事的“历史讲述”与“现代表达”
《凉州会盟》剧照
□僧格
由甘肃省民委策划、监制,省民委与省委统战部共同出资,并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出品的四集历史人文电视纪录片《凉州会盟》,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中国教育台跟进重播,足以体现这部纪录片的分量以及运作者独到的眼光和匠心。
该纪录片分别从“英雄”“智者”“会盟”和“统一”四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在公元13世纪中期,蒙古汗国为了实施对吐蕃的经略,稳定西部侧翼,进而取道大理,攻下南宋,实现大一统国家的过程中,蒙古汗国和吐蕃两位杰出的代表性人物——阔端和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进行的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和平会谈的全过程,后世称这一历史会谈为“凉州会盟”。
凉州,一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连接着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是一座多民族、多元文化汇集的历史文化名城。自汉武帝开疆拓土,设立河西四郡以来,凉州就雄踞于河西走廊东端的咽喉要冲,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700多年前,在这块土地上成功举行的“凉州会盟”,使吐蕃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阔端和萨迦班智达开创的道路上,吐蕃政教领袖与中央王朝之间的特定关系逐渐形成,“凉州会盟”彰显的统一、和平、交流、交融的理念和精神遗产,被历代国家管理者采纳和付诸实践,成为凝聚中国各民族团结友爱、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是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全面展示这段历史。可以这么说,《凉州会盟》的背景解说是目前学界对“凉州会盟”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凝练和集合,涉及的学科主要有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藏学、敦煌学以及民俗学等。学术撰稿陈庆英是我国著名的藏学家,对藏族的历史、藏传佛教以及蒙藏关系史等领域均有精深的研究。顾问团的樊保良、郝苏民、郑炳林、胡小鹏等,均是相关学术领域的学术专家,他们的加盟,使“凉州会盟”以更加真实、客观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蒙古汗国征战欧亚大陆,继而实行全国统一的过程中,在大众的历史意识中已经种下了征战杀戮战争场景,极少有和平和团结的成分,而《凉州会盟》对此做出了不一样的解释:吐蕃的和平统一是通过谈判的形式予以解决,尊重多元文化的并存发展、保留原有的社会民俗等做法是蒙古汗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重要的理念。
二是对新的表达方式的尝试应用,丰富了展演形式,更好地服务了主旨思想的表达。在《凉州会盟》中,情景再现、动画特效、背景音乐等被创造性地运用到纪录片中。《凉州会盟》不是自然风貌的纪录,也非当前人类活动的展演,而是关于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的一次会晤。如果利用传统意义上纪录片的手法,仅仅采用历史人物画像、壁画、文字以及语言等要素来展示这个历史事件,难以完美地呈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会谈。因此,《凉州会盟》继续采用《河西走廊》的创作思路,情景再现被大量地应用到具体片段当中。尽管没有具体的语言表现,但扮演阔端、萨迦班智达、成年八思巴等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人物形象、气质非常符合历史原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同时,背景音乐使用世界著名的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雅尼的《河西走廊之梦》,浑厚又富有恢弘气势,历史感极强,自然而然地让人融入那个久远而深沉的年代。
应该肯定《凉州会盟》这部纪录片的内容符合当时历史事实,而且符合当今国情,反映了我们现在所需求的时代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纪录片中,对各民族关系、民族文化和宗教等一系列敏感问题处理得非常好,这被大家所公认。在大量借鉴和吸收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纪录片的创作新方式的同时,遵循了“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这一本质规范和要求,最大限度还原当时的真实历史,从而让观众摒弃“戏说”“外传”“传奇”等的欣赏疑虑,认识、理解和思考这段历史。
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国际上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度将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同时,“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纪录片《凉州会盟》在尽可能地还原真实历史的同时,从历史、文化、民族及国家的多元视角,展开客观、理性的分析,给观众提供了一场认识中国历史、民族、文化的视觉盛宴,启迪民智,以文化人。所以,不管从题材价值、内容厚度,还是从展演形式、主旨意义来说,《凉州会盟》无疑是一部精品之作。
相关新闻
- 2016-11-29因琐事将人殴打致死 天水甘谷5男子故意伤害被拘
- 2016-11-29处理事故 疏导交通 兰州七里河交警大队应急小分队5分钟搞定(图)
- 2016-11-28陇南武都区举办“讲长征故事诵长征诗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