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方式新转变——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见闻
原标题:农业发展方式新转变——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见闻
记者 曹义成 嘉峪关日报记者 符晓
过去五年,嘉峪关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夯实农民增收渠道。
现代农业打开致富大门
走进文殊镇恒翔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建成的大棚里,绿油油的秧苗铆足了劲往上长;各类蔬菜瓜果让人垂涎欲滴。放眼望去,昔日荒芜的戈壁荒滩正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一幕,是嘉峪关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缩影。
文殊镇团结村种植大户崔立忠在该园区建了5座大棚。今年他采用立体层架有机质栽培方式种了草莓。11月19日清晨,他像往常一样走进大棚“巡视”,不时停下脚步仔细检查,并小心翼翼地摘除生虫、病变的叶片。崔立忠一边忙乎,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个棚包括这些铁架总共投入6万元,政府补贴了5万元。今年这一个棚的草莓就卖了4万多元。”
近年来,嘉峪关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市里与正大集团合作,采用“政府+正大+农民+银行”四位一体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实施了嘉峪关正大新农村现代农业合作示范项目,建成了原种猪繁育基地。与此同时,建成了新城镇野麻湾高新农业示范园等园区。一个个带动增收明显的示范园区,为全市农业发展倍添生机和活力。
嘉峪关市还整合资金,集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扎实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登记确权颁证工作,不断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和效益。
休闲农业拓宽增收渠道
“十一”期间,文殊镇河口村村民强玉文的“幸福一家人”农家旅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游客们在这里吃可口的农家饭、摘新鲜的农家果、住温馨的农家屋、赏美丽的农家景,对这家独具风情的农家旅馆赞不绝口。
强玉文脸上难掩喜悦,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农家旅馆收入很好。更重要的是,跟上了全村转型发展的步子。”
河口村积极探索“旅游+土地流转”“旅游+农业”“旅游+第三产业”的集群发展模式,全村建成星级农家乐、农家旅馆39家,形成了“风情旅游农家旅馆”一条街。“十一”长假期间,这些星级农家乐、农家旅馆就接待游客量超过5000人次。
近年来,嘉峪关市依托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华强方特欢乐世界、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发展个性化、特色化乡村旅游。每年举办赛瓜节、油桃采摘节等农产品展示活动,推介乡村风光游。同时,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大农家旅馆、星级农家乐、休闲农业、示范性房车营地等建设力度,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纪念品,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特色种植打响品牌农业
谢成建是长城村红辣椒产业的示范带头人,2014年,他从新疆引进了红辣椒新品种,并先在自家的20亩地做试验种植获得成功。在他的种植示范带动下,长城村红辣椒种植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村红辣椒已实现了种植、代购、销售一条龙产业链。谢成建表示,长城村红辣椒产业还将逐年扩大,“秋天一片红,农民鼓腰包”的丰收场面会年年呈现。
不仅长城村打响了红辣椒品牌,新城镇野麻湾的西瓜、泥沟村的胡萝卜,文殊镇的油桃、峪泉镇的奇石等品牌也享誉四方。新城镇泥沟村还引进胡萝卜新品种,引导村民进行精细化、规模化种植,并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集预冷、清洗、分级、包装、储备、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产业规模优势进一步凸显。
相关新闻
- 2016-11-25老树舞新枝——嘉峪关市工业转型发展走笔(图)
- 2016-11-25嘉峪关通报2起责任落实不力典型问题
- 2016-11-25责任落实不力 嘉峪关市文物局原局长被降职
- 2016-11-25责任落实不力 嘉峪关市文物局原局长被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