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辉
3个月前,杭州方林富炒货店里来了两个男人,他们买了半斤糖炒栗子。随后他们发现栗子的外包装牛皮纸袋上面写着“杭州最好的炒货店铺”,他们认为这个“最”字违反了新广告法,要求方林富赔1000元。老板方林富觉得对方在敲诈,直接拒绝。拒绝赔付1000元后一周,方林富收到杭州市西湖区市场监管部门发来的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停止发布使用顶级词汇的广告,并处罚20万元。
(3月24日《钱江晚报》)
这是一个“最”字惹下的风波,也是新广告法实施半年后引发的一场大讨论。炒货店老板觉得很冤,但处罚是经过公开听证后依法作出的,老板对此不服,也只能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途径依法维权。
从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要推翻这个处罚决定的可能性并不大。一者,处罚依据很明确,新广告法第9条明确规定,广告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将按该法第57条规定予以处罚,最低处罚标准就是“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二者,违法事实很清楚,销售商品外包装上的“最好”二字已成铁证。可见,20万元是处罚起点,是依据现有法律规定的最低标准作出处罚,法律没有规定20万元以下的选择项。
而且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5条的规定,炒货店老板对这一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即使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处罚也不停止执行。就是说,炒货店老板还得按照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缴纳罚款,否则还得额外承担逾期缴纳加罚的罚款。
法律问题当然只能交给相关的职能部门来依法解决,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20万元的罚单,对炒货店老板和社会都是一个教训,也是一个关于“最好”的警示广告。或许,此事之后,有人如想在广告中再加入“最”字,就得仔细掂量了。
此事也给相关职能部门带来一大警示,新法实施前,应当采取措施,尽快让民众全面了解新规。炒货店老板一再表明自己尚不知道新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这个真实性难以查实,即使查实也不影响行政处罚的结果。但现实中,不排除经营者确实不知道新的法律规定而导致违法情形出现的,就是说,这些违法行为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因为经营者不懂法而触犯法律了。要减少这种情况,相关的职能部门就应当广泛地宣传,尤其是对重点监管的对象,要提前发出整改通知,既避免经营者不懂法而违法的情形,也避免事后处罚时经营者拿不懂法当托辞。

政协兰州市第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
兰州57户保障家庭“摇”到新家
灵台县天然气公司乱收费
云南城投兰州野蛮拆迁
日本福冈等地樱花率先开放 淡雅景致惹人醉(图)
美柠檬鲨憨笑瞬间酷似电影角色(图)
莫文蔚期待与李宗盛再合作 因缘分献声《美人鱼》
小李子"夺奥路"敌影重重 万磁王、德普船长都是劲敌
山沟无法挽留爱情
半挂堵瘫高速
我省今年年内有4条铁路线投入运营更多出行选择!
大批天鹅到甘肃高台黑河湿地越冬画面壮观艳丽
兰州青年二十载收藏万册“小人书” 价格翻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