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理拥堵也需供给侧改革
缑玉明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3月7日在北京团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表示,北京收拥堵费的问题,现在行业主管部门和法制部门在研究论证。(3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尽管什么时候开始收还不确定,但北京收取拥堵费似乎已没悬念。而在此之前,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在全国政协医疗卫生界小组会议上指出,“号贩子”问题根本在于医疗资源供需失衡,建议提高挂号费诊疗费用,降低药费检查费,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毫无疑问,通过高收费来解决问题还是许多人的惯性思维。
的确,从理论上讲,通过高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譬如收取高额的拥堵费、停车费,一些人因为要多掏钱,可能就不开车了;收取高额“挂号费”“治疗费”,可能会把一部分患者分流到基层医院,大医院的“就医难”问题就缓解了;提高价格,人们就会节约用水、用电,水荒、电荒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城市水和电价格涨了不少,但每年夏季用水用电的高峰时期,水荒、电荒问题依然存在;停车按小时计费了,费用明显比以前涨了不少,但停车难题并没有解决。什么原因呢?提高价格仅仅是在需求侧做调整,而供给侧没有变。当需求旺盛的时候,不在供给上做改变而压制需求,往往很难见效。谁都知道,水和电是人们的刚性需求,价格再高,人们都得用。对开车的人来说,上路和停车也是刚性需求,如果有选择,谁愿意在拥堵严重的情况下开车?况且,能买得起车的人,大部分是不太会在意多一点停车费和拥堵费的,所以,收取高额的拥堵费、停车费,对解决停车难和道路拥堵问题,也不是最佳途径,除非收费高到许多人承受不起。而如果收费高到许多人承受不起,又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诸如拥堵、停车难、看病难等问题,都不是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拥堵的原因可能包括人口、车辆不断增加、一些行人和司机素质欠缺,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都存在供需失衡问题。如果道路够宽够好,停车场够多,好医生身边就有,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当然这是理想化状态,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不过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从这个根本上出发,一方面要从需求侧做工作,引导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大供给侧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春运的变化。之前春运也经历了涨价又回归原价的过程,但都没有改变年年被“抱怨”、年年一票难求的局面,但这两年情况明显好了很多,原因就在于供给改善了,路网完善、运力充足了,人们的选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