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理论前沿 正文
投稿

为官从政务戒“舒适地带”思维

2016-02-04 15:21:42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结构调整面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的“三期叠加”期;正处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期。要摆脱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加、国际压力变大的“旧常态”,就必须有一批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啃得了硬骨、有改革创新激情的好官员、实干家。然而,随着条件的改善,一些官员越来越适应于“舒适地带”,越来越嫌弃艰苦。他们习惯于坐办公室、发文件、作指示,热衷于住城里、跑发达地区,不愿意下基层、下田头、访炕头、走乡下,更不愿意到“老少边穷”地区开山辟路。一句话,嫌贫爱富、喜舒厌艰、好逸恶劳。

  环境塑造人,为官从政者如果长期习惯于“舒适地带”,形成“舒适”的惯性心理状态和行为定势,于党于国于己都无益处,其危害有三:

  第一,“舒适地带”容易造成懒政、怠政、庸政。官员在舒适地带工作时间久了,身心慵懒,上班无所事事,不想做、不想动,处于懒政状态;工作上拖拖沓沓,没有政绩、没有亮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庸碌过日子;更有甚者,干脆该办的不办,该干的不干,拖着压着,以消极怠工的方式,敷衍工作。尤其是中央推出“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以来,一些官员的灰色收入没有了,能得的好处也不敢要了,为了保住“舒适”位置,就采取庸政、懒政、怠政的“软对付”方法,工作不去抓,歪风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因此,“舒适”思维误党误国,贻误事业,是一种新的腐败。

  第二,“舒适地带”消磨官员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激情。物质条件丰裕的“舒适地带”,导致很多官员娇生惯养、意志消沉、怕苦怕累。官员精神贫困了,习惯于鲜花和掌声,创业时期、打拼时期的闯劲、冲劲、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激情没有了,改革创新的锐气和勇气消失了,理想信念动摇了。

  第三,“舒适地带”容易使人丧失忧患意识,不利于培养青年干部。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青年干部迷恋“舒适地带”,容易丧失忧患意识,缺少本领恐慌,不利于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需要我们千千万万的官员摒弃“舒适地带”思维,重拾“革命老前辈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奋斗精神,卧薪尝胆,奋力拼搏。官员是实现“中国梦”的带头人,干部更要先干一步。尤其是年轻干部,吃点苦、受点挫折是件好事,能更加知道人生的不易,懂得改革创业的艰辛。因此,党和国家把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放到“老少边穷”地区、改革任务繁重的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去磨炼,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摔打,看看他们有没有改变落后面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有没有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有没有不怕失败、愈挫愈勇的胆识,有没有不怕误解、敢于担当的胸怀。态度决定一切,面对艰苦环境下的工作岗位,是拈轻怕重、挑挑拣拣、贪图安逸,还是像焦裕禄那样,把热情和赤诚捧在手上,这时候就能试出真金,挑出真才,鉴出真宝,这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福祉安康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