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正文
投稿

【精准扶贫共奔小康】定西漳县盐井乡立桥村的新变化——全国妇联帮扶漳县一瞥

2016-01-21 10:22:53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扶贫攻坚 致富老区-甘肃在行动_中国甘肃网专题

  原标题:【精准扶贫共奔小康】立桥村的新变化——全国妇联帮扶漳县一瞥

  记者 杨世智 通讯员 李全有

  漳县盐井乡立桥村是一个贫困山村,人均耕地3.4亩,多半是山地;全村354户人家,其中110户是贫困户。怎么样才能富起来,是全村人做梦都在想的事。

  2015年初,全国妇联选派干部高宏亮担任立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一到任,高宏亮就“村不漏社、社不漏户”地开展调研摸底,用真心与村里人交朋友、结亲戚、谋发展,带领全村乡亲向贫困发起了攻坚战。一年来,立桥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水泥路好走了。

  立桥村11个社,分布在6个山头上。过去,通往每个山头的路都是村里人自己开出来的山路,村里的“三马子”或面包车要进出,得靠熟悉路的高手;一到下雨或者下雪天,高手也得靠边站,上山进村只能靠两条腿了。遇到村里娶媳妇嫁姑娘,花高价租来的高档小车都不敢开进村,娶亲送亲的都发愁。

  “要想富,先修路”。高宏亮上任之后,带领乡亲们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他跑乡里上县里,为立桥村积极衔接争取修路项目,先后硬化、沙化道路13.5公里,其中6个社的主干道全部实现了硬化,并配套建起了排水沟。前些天,黄家山社村民贠启龙家里办喜事,他一个劲地打电话请客人,说:“水泥路现在好走得很,轿车开进村,娶亲不用愁。”

  第二个变化,村里有了自来水。

  过去,村里人吃水要到一里地外的泉眼上去挑。遇到干旱无雨的年份,泉眼里涌出来的水赶不上人舀的速度,还得半夜起来排队等候。无论是谁家,挑水都得花一番大力气,也是一项大负担。家里缺少劳力的,吃水就更困难。高宏亮到任后,带领乡亲们干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拉自来水。他先后组织完成了立桥村石沟里社、野拉坝社、麻池沟社、水溢弯社、黄家山社、平道里6社195户884人的自来水入户问题。村民陈秀莲说:“我们吃水、行路不忘高书记,他帮助我们把道路硬化了,自来水拉上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第三个变化,乡亲们致富信心更足了。

  在带领乡亲们修路、拉自来水的时候,高宏亮和他的队员们也是白天入户听意见,晚上翻阅查资料,积极寻找群众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村民王金成家养着许多土蜜蜂,但产蜜量很低。高宏亮了解到情况后,就多次上门找原因、查资料,还打电话请教专家,最终判断问题可能出在蜂箱上。于是,在高宏亮的帮助下,王金成一家利用冬闲时间改造了100多个蜂箱,给新蜂窝全部粘上了石蜡,只等春暖花开新蜜生产。事情传到村里其他10户土蜂养殖户耳朵里,大家也纷纷开始引进新式养蜂箱,对蜂群进行科学化养殖和管理。同时,大家还联合起来,注册成立了王老二土蜂养殖合作社,准备将养蜂当成一项事业干。

  不仅养蜂人如此,在高宏亮和驻村帮扶队的帮扶下,村里有21户贫困户利用100多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和互助金建成暖棚81座,引进良种羊486只;有20户人家完成圈厕改造;全村流转土地1000多亩,计划明年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示范点,走“合作社+”的道路。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