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为孩子找“耳朵” 众人翻遍垃圾堆

2016-01-13 08:25:26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为孩子找“耳朵”众人翻遍垃圾堆

  孩子丢失“耳蜗”,老师朋友圈发起爱心寻找行动,最终在垃圾桶里找到了

  中国甘肃网1月13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郭秀睿)昨日的金城寒风凛冽,雪花飘舞,寒气逼人,不过,一个全民行动“找耳蜗”的暖心行动,却温暖了这座城市。

  耳蜗丢失 老师家长帮忙寻找

  “不好了,孩子的耳蜗丢失了”,11日下午,一个电话打破了甘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宁静。原来,市民高女士和孩子上完亲子课后,回家途中去西站西太华超市购物,没想到耳蜗丢失了,孩子瞬间听不到任何声音。接完电话,学校的老师、正在陪孩子上课的家长都向超市飞奔而去,希望能够帮忙找到耳蜗。然而,众人在可能丢失的角落寻找了无数遍,始终没有找到孩子的耳蜗。对于普通人来说,人工耳蜗可能只是一个陌生且不起眼的小东西,但对于一位听力有极度障碍的孩子来说却非常重要。

  人工耳蜗(又称人造耳蜗、电子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它可以帮助患有重度、极重度耳聋的成人和儿童恢复或提供听觉。人工耳蜗技术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已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成为全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难道被人捡走了?想到这里,王老师急中生智,立即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发布消息,希望找到线索。一时间,关于帮忙找耳蜗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疯传,大家都希望尽快找到耳蜗,让孩子听到妈妈的声音。

  查找3小时监控 找到丢失点

  老师、家长、超市工作人员都开始寻找耳蜗,一时间,西太华超市里聚集了众多寻找耳蜗的爱心人士。为了确定丢失地点,王老师和孩子家长试图通过超市监控查找准确方位,晚上6时10分,6时45分,7时,8时,9时,三个小时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视频显示,在超市入口处,耳蜗从孩子的耳边滑落,由于超市入口处人来人往,掉在地上的耳蜗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没有了踪影。

  看完监控,他们心存期待,大家跑到入口处,希望在某个角落处寻找到丢失的耳蜗,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们和超市的工作人员把存物柜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耳蜗,寻找再一次陷入僵局。

  不顾寒冷恶臭 众人翻遍垃圾堆

  西太华超市工作人员时时都在进行清洁维护,耳蜗很有可能已被当做垃圾清理。想到这里,老师和家长、西太华的工作人员便赶到垃圾存放点,翻腾堆积起来的垃圾,寻找耳蜗的下落。一股股恶臭扑鼻而来,但老师、家长、超市的工作人员没有放弃,可是希望一次一次地破灭。

  没有耳蜗,孩子听不到任何声音,看着无助的眼神,老师、西太华的工作人员和孩子妈妈一样,疼在心里,焦急不已。“有一部分垃圾当日已经送到回收站了,有可能随着锯末被卷进去了”,垃圾清理人员的一番话,提醒了王老师,听罢,他们不顾夜晚的寒冷,深夜赶往垃圾回收站。然而,赶到西固垃圾回收站,面对堆积如山的垃圾,他们呆住了,黑夜如漆,根本无处下手,只能在白天找。

  垃圾桶里再三搜寻 耳蜗找到了

  一夜过去,一夜无眠,丢失的耳蜗始终牵动着大家的心扉,昨日一大早,孩子家长和老师、西太华的工作人员再次分成两组,一组在西固垃圾回收站寻找,一组继续在西太华超市寻找,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在此之间,关于寻找耳蜗的消息也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不论认识与否,大家都希望通过微博的力量,能为听障儿童做点什么。

  “找到了,找到了”,昨日中午1时,西太华超市传来好消息,西太华工作人员在一遍又一遍地翻找垃圾桶时,经过不懈努力,发现了耳蜗。

  耳蜗找到了,一颗牵动着众人的心终于放下了,“丢失的耳蜗找到了,感谢大家的关心。”王老师在自己的微信圈里向所有帮助过她的人致谢。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