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正文
投稿

武威市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行观摩调研

2016-01-11 18:13:56 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武威市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行观摩调研

  中国甘肃网1月11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 (记者 何飞) 1月9日,在甘肃电投武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x350MW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现场,市委书记火荣贵对项目建设进行点评。记者 何飞

  1月8日至10日,作为市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委书记火荣贵带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驻武相关单位及各县区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赴三县一区进行观摩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存禄,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志勋,市政协主席王扎东一同观摩调研。

  三天来,观摩团一行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生产加工企业、新农村社区、日光温室、养殖基地、贫困乡镇,先后观摩调研50多个点,通过看变化、找问题、作点评,以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观摩认识差距与不足、以观摩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改革创新,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狠抓落实,进一步汇聚推动武威“十三五”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与全国全省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8日一大早,观摩团首先来到天祝县雪峰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落地至今,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之路,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形成了公司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长效机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该公司探索建立“四种模式”:订单种植模式,以“公司+合作社+订单农业”的模式,签订购销协议,“统一供种、订单收购”,为结对帮扶的精准贫困户以略高于市场价的标准收购销售,解决了贫困群众农产品销路难的问题;参股分红模式,81户农户利用精准扶贫贷款每户参股企业5万元,每户年均分红4000元,年均增收5000—20000元,发挥了扶贫贷款效益;结对帮带模式,公司成立党总支,下属10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每名党员联系2—3户贫困户,35名党员分别与81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解决了贫困户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信息闭塞、收益不高的问题;电商营销模式,公司注册“金强川雪山甘蓝”、“金强川雪山”、“华锐雪源”3个蔬菜商标,聘请农村经纪人5名,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有效助推了富民产业的不断发展。火荣贵对该公司探索企业帮扶贫困户模式,党员带头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该公司是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典范,表示将继续支持公司发展,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尽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1月9日,观摩团一行现场观摩调研甘肃武威兴旺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甜高粱收割机生产线项目。记者 何飞

  天祝县气候高寒,适宜东阿黑毛驴生长,产出的驴皮是生产阿胶的上等原料。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培育中,天祝县汇鑫天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东阿阿胶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在打柴沟镇建成黑毛驴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培育发展黑毛驴养殖产业。在听取企业情况介绍后,火荣贵对该企业立足当地实际探索发展黑毛驴养殖产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给予肯定。火荣贵说,天祝县立足当地实际探索发展黑毛驴产业,是有益的尝试。农民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品种太单一,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探索培育一些高效益的产业,扩大规模带动群众增收,是一条很好的脱贫致富路子。对于这样的产业,县上要开拓思路,大力支持,尽快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中钢耐火天祝玉通公司年产2.5万吨碳化硅制品生产线项目,是天祝县立足碳化硅原料生产基地这一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由中钢耐火公司与天祝玉通公司合资建设,项目达到了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的目标。项目建成达标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25亿元,上缴税金1414万元。在项目建设现场,火荣贵与参与该项目招商的县区负责人,对项目进行了点评。大家一致认为,正是因为坚持“无中生有抓项目”理念,以干事创业的决心与担当,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才会有今天这个项目的落地建设。大家表示,武威的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要继续招商引资,做大做强项目,本着为地方做一些实事的决心,推进武威的发展。

  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工程,是造福天祝贫困群众的小康工程。近年来,市、县本着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的决心,先后多次到省厅、部委争取项目,解决了移民区水、路等问题,通过发展设施农牧业,实现了移民群众脱贫致富。2015年南阳山片安置移民1090户4716人。在调研了移民点建设情况后,火荣贵要求,天祝县要加快移民点建设进度,做好富民产业培育,争取移民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古浪县的贫困问题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如何解决古浪县的贫困问题?古浪县该怎样尽快实现脱贫奔小康?带着这些问题,8日下午,观摩团先后到古浪县干城乡干城村,横梁乡路家台村、朱家墩村等村进行了调研。干城乡位于古浪县南部半干旱山区,多数村子人畜饮水困难、无水浇地、群众居住分散、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滞后,就地脱贫难度极大。在横梁乡路家台村,火荣贵走进村民刘祥家,详细询问了刘祥的生产生活情况。由于生活贫困,刘祥一家还居住在低矮简陋的房屋内。当火荣贵询问刘祥是否愿意易地搬迁,刘祥表示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在朱家墩村,火荣贵召集观摩团成员现场召开会议,对就地无法实现脱贫的这些群众要不要搬迁、如果要搬迁该怎么搬、各部门应该做些什么工作等问题进行认真研究。部分市领导及市发改、林业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谈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致认为,实施“下山入川”工程是解决就地无法实现脱贫群众的唯一出路。近年来,市委大力实施“下山入川”工程的决策是正确的,对于有些自然条件极为艰苦、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村,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施整村搬迁,“下山入川”彻底拔除穷根。大家进一步坚定了实施“下山入川”工程的信心与决心,纷纷建议,我市要充分把握国家政策机遇,继续做好市级领导包抓移民搬迁工作,优先把最贫困的群众搬出去,做好搬出地生态恢复规划,把“下山入川”这一小康工程实施好。

  黄花滩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下山入川”工程为民新村社区日光温室示范区,是古浪县委、县政府着眼于搬迁贫困群众实现“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目标,按照市委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的部署要求,着力打造的高标准日光温室示范基地。示范区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建成日光温室108座、214亩,目前已全部扣棚定植,为实现下山入川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火荣贵对该示范区建设进度给予高度评价,鼓励示范点群众要尽快掌握种植技术,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夯实增收基础,实现脱贫致富。

  甘肃绿润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东绿润灌溉科技有限公司在甘肃设立的公司。该公司抓住全省推广发展甜高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500台甜高粱收割机生产线,为全省甜高粱产业提供现代生产装备。火荣贵称赞该企业是通过“双联”行动结出的硕果,鼓励该公司要加快项目建设,加快甜高粱机具研发,为武威甜高粱产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月9日下午,观摩团来到凉州区古城镇五畦村进行观摩调研。2015年以来,五畦村认真学习借鉴“沙滩经验”,确定了“支部引领、产业扶贫、整村推进”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支部+N+贫困户”的扶贫攻坚模式,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为主的富民产业,已建成日光温室190座380亩。火荣贵对该村党建引领发展日光温室红提葡萄产业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是部门单位联系乡镇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典范,帮扶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古城镇是凉州区24个插花型扶贫乡镇之一。2015年该镇利用小河村荒山坡地实施旅游扶贫,打造了武威塔儿湾祁连冰雪嘉年华项目。在观摩调研该项目后,火荣贵称赞该项目是创新思维实现旅游扶贫的典范。火荣贵强调,目前古城镇还是比较贫困的乡镇,要集中精力做好农村道路、基层组织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确保实现如期脱贫,未来的古城镇将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乡镇。

  经过多年努力,武威人民期盼已久的热电联产项目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一年多来,甘肃电投武威热电有限公司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19亿元。项目主体工程于2015年8月25日开始全面施工。目前,主厂房、集控楼基础回填完成,间冷塔正在开展环基钢筋绑扎。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发电35亿千瓦时,供暖面积将达1400万平方米,可满足武威市城区50%冬季集中采暖供热需求,使区域内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效果。在观摩调研该项目后,火荣贵强调,该项目是关系武威市民生活的重大工程,希望甘电投武威热电有限公司继续加快工程建设,尽快使这一项目发挥效益惠及千家万户。

  甘肃建投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备制造及货运销售产业园项目,由甘肃建投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于2014年4月开工建设,已完成办公楼、1.1万平方米风电车间、6100平方米仓库及厂区道路,正在进行4.6万平方米的治沙设备生产车间建设,风电车间已完成设备安装,即将投入生产。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在观摩调研该项目后,火荣贵指出,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全市风电装备制造业水平和沙漠生态治理的机械化水平,希望该公司加快建设研发速度,力争尽快生产出立体固沙车,为武威的生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