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正文
投稿

地球上黄土最厚的地方甘肃庆阳欢迎您(组图)

2016-01-11 10:00:29 来源: 印象庆阳网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南梁革命纪念馆

  国家AAAA级

  在原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基础上维修和扩建而成的。纪念馆由门楼、牌坊、纪念碑、展馆、浮雕、政府旧址、清音楼等部分组成。在这里,可以通过展出的实物和资料,了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甘边一带的革命战斗历程,感受革命根据地创建之艰辛不易,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建成以来,先后被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12月,以南梁革命纪念馆为主的南梁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旅游景区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周祖陵景区

  国家AAAA级

  周祖陵景区依托周祖农耕文化与岐伯中医药文化,开发了周祖文化区、农耕文化产业园、岐伯圣景区、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和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五大景观区。走进这里,你可以了解周先祖开创华夏农耕文明之伟大,领略中国中医文化之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感受劳作之辛苦与不易,体验收获之喜悦与愉快,享受中医保健之无穷妙用。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富亿生态民俗村

  国家AAAA级

  西北地区第一个生态型主题民俗文化景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共分为四大板块,农业科技、园林艺术、盆栽果树、南方之窗和10个功能区块,各类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引进国内外名优特色果菜、花卉新品种,采用无土栽培等现代化技术,把休闲、观光、旅游与农业融为一体,是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生态化种植、生态农业体验、科技研发、典型示范、餐饮娱乐、温泉洗浴、养生保健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

  东老爷山

  国家AAA级

  古称兴隆山,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自古有“鸡鸣三省”之说。东老爷山“二龙戏珠”奇特山势壮观逼真、巧夺天工。山顶依地而就,保存有始建于明清的庙宇、楼阁10余座。整个建筑群构建奇巧、匠心独具,结构严谨,古朴壮丽。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

  国家AAA级

  馆内文物藏品丰富,以北魏、唐代的石雕造像为主,另有各个文化时期的陶器、瓷器、铜器、玉器、化石等文物,为研究古代宗教、民俗、音乐、美术以及开展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博物馆仿明清歇山式古建风格,是我国现今挖掘出的保存最完整、体型最大的黄河剑齿象化石。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山城堡战役遗址纪念园

  国家AAA级

  山城堡战役遗址先后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批准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园有陈列馆、祝捷会馆、纪念碑、纪念雕塑等景观。纪念碑由原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题写,高28米,由代表一、二、四三个方面军联合作战的三个碑体组成,汉白玉浮雕装饰,十分壮观。

  北石窟寺

  始建于北魏永平2年(公元509年),窟群面积7500平方米,窟院面积5000多平方米,整个窟群以165窟为中心向外延伸,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碑刻题记150余方。北石窟寺文物保存完整,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兼具历代石窟文化的特点和风格,被誉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

  庆阳旅游线路

  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从西安出发,到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庆阳北石窟寺,经庆城县周祖陵景区,到环县东老爷山,向北可以到银川。

  红色旅游线路:从西安出发,到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经庆城县周祖陵景区,到华池县南梁红色旅游景区,最后可以到延安。

  生态旅游线路:从西安出发,到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西峰黑老锅冰窟景区,经宁县古豳文化旅游景区,到正宁县调令关森林公园,最后可以到黄陵景区。

  寻根访祖养生旅游线路:从西安出发,经黄陵后到宁县古豳文化旅游景区,到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到庆城县周祖陵景区,岐黄文化生态园,庆阳北石窟寺,镇原潜夫山森林公园,最后可以到平凉崆峒山、天水伏羲庙。

  子午岭探秘游线路:从西安出发,经黄陵后,沿秦直道走向,到正宁县调令关森林公园、宁县桂花园森林公园、合水夏家沟森林公园、东华池森林公园,最后到南梁红色旅游景区。

  庆阳小环线三日游线路:从西安出发,到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庆阳北石窟寺、西峰黑老锅冰窟景区,到庆城县周祖陵景区,到华池县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到合水县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回到西峰。

文章来源: 印象庆阳网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