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临夏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临夏州积石山县明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目标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积石山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创建新......详细

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侧记

金秋的临夏,幸福绽放!金秋的临夏,欢歌飞扬!16日上午9点,我省临夏州各族各界干部群众近2万人相聚一堂,热烈庆祝临夏回族......详细

临夏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改造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项目的临夏八坊十三巷将当地古建民居和民俗文化重点保护传承,让八坊这个老地方成为临夏文化旅......详细

临夏积石山县四大举措助推精准脱贫

今年以来,积石山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精准性,紧紧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危房改造这个关键,抓住群众增收这个核心,聚焦四大板块,扎实推......详细

临夏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见闻

今年以来,临夏州及所属各县市以“生态更优美”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山水临夏、绿色临夏、美丽临夏。如今,广河县城关镇十字路口处,营运......详细

临夏州积石山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835公里

截至目前,积石山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835公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连接着日新月异的县城和生机勃勃的乡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图为该县民俗村至盖兴坪旅......详细

临夏积石山:飞针走线“绣”出幸福生活(图)

42岁的李海生受母亲熏陶,自幼酷爱美术和服装制作。学校毕业后,他决定向母亲学习刺绣绝活。后来,爱人胡元元也学会了刺绣。多年来,他们利用农闲时间创作了大量的刺绣作品。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海生尝试着将自己的一些刺绣作品挂到网上出售,没想到吸引了很多顾客。这个商机,让李海生激动不已,便和妻子一起,专门做起了刺绣加工、出售的生意。订单源源不断而来,小绣花鞋、千层底布鞋和各种精美挂件深受北京、广州等地客户的青睐。2012年,李海生成立了专门的刺绣公司。 一间20多平方米大小的店铺,是李海生的作品展示馆。店内的墙壁上挂满了风景、人物、鸟禽等各式刺绣作品,一幅长达10米的“清明上河图”最引人注目,这幅作品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清明上河......详细

临夏的和谐饭——平伙羊肉(民俗)

平伙羊肉是甘肃临夏汉、回、东乡等各族民众一种独特的吃羊肉的方法,被誉为临夏的和谐饭。每逢阴雨天或闲暇日或遇佳节之时,坊间庄邻、亲朋好友,由一人出面张罗邀几个平日里关系融洽、脾气相投之人,选一个锅灶宽敞、吃喝做得好的人家,一伙人吃羊肉聚餐,按当下时髦的说法吃羊系列。平伙羊肉的羊一般选生长期为6至8个月的羯羊,其肉肥瘦适当,营养丰富是增力强体的滋补品。先由熟悉羊的“收头”,到牲畜交易市场择好羊,拉到屠宰场屠宰后,运到吃平伙的东家家里,众人一起动手清洗羊肉及其附带的羊肝、羊肺、羊心脏等下水,然后把整个羊全身囫囵下锅旺火攻煮,厨师在案板上把羊下水和羊脖子上的瘦肉剁碎,和上羊油、清油、葱花,再配上调料,做成“发子”用笼子蒸熟。取出“发子”后......详细

临夏城市新名片——八坊十三巷

临夏古称河州,知道河州的人,还会知道临夏市内的回民又称“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时成为了临夏的别称,而八坊[1] 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从元朝至今,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早在唐朝就有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和宗教人士在八坊一带来往经商、传教和定居,逐步修建了伊斯兰教的八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穆斯林聚居区,因此得名“八坊”,含有“教坊”和“番坊”之意。据史载,从元朝至元十年(1273年......详细

临夏康乐县获评最美中国·生态自然旅游胜地

近日,第四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暨2016最美中国榜发布,康乐县入围“2016最美中国榜”,获评“最美中国·生态(自然)旅游胜地”。据悉,此次评选围绕区位资源、创新创意......详细

临夏东乡县送文化送政策送到老乡家门口

连日来,甘肃临夏东乡县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集镇、学校开展送文化送政策巡回演出活动,通过文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详细

内容策划:张玉芳  美工:马兴国   技术:康泰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