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决胜收官“十四五”】静宁:果乡答卷里的幸福密码

2025-11-25 16: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田畴沃野间,银白色的“秋覆膜”如鳞次栉比,机械轰鸣奏响耕耘序曲;生产车间内,工人规范操作,特色产品与汽车零部件争相崭露锋芒……初冬的静宁,虽值农闲时节,却处处涌动着兴旺蓬勃的发展活力。农业提质、工业崛起、民生改善,群众脸上的灿烂笑容,正是这座果乡“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答卷。

  特色产业集群化:筑牢富民强县“压舱石”

  以乡村振兴为引领,静宁县锚定“特”字诀,将苹果、红牛、蔬菜三大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核心支柱,通过“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三维发力,构建起“一业主导、三产融合、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

  苹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早已成为果农增收的“致富果”。“我栽种的主要是‘静宁1号’和‘成纪1号’这两个品种,长出的苹果个大型正,颜色好,含糖量高,深受客商喜欢,价格也不错,确实给我们果农带来了很好的收入。”苹果采摘销售结束后,正在果园里施肥的贾河乡侯山村果农杨平山感慨道。

  这份底气,源于静宁县全套科学种植“组合拳”: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推进品种改良,推广疏花疏果、绿色防控、物联网监测等新技术,组建果树果品研究所与产学研联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品种。

  “十四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中省衔接资金3.22亿元支持果业发展,建成绿色食品原料基地50万亩、出口创汇基地18.4万亩,认证总面积达69.4万亩。在延链强链上,培育加工、包装、储藏企业161家,年储藏能力65万吨、加工转化果品15万吨,实现“一颗苹果”从枝头到舌尖、从鲜果到深加工产品的价值跃升。

  红牛与蔬菜产业齐头并进,撑起多元增收格局。截至2024年底,建成昊康牧业三期、供港生态牧场等规模化养殖场4个,改造养牛小区6个,牛饲养量达20万头、出栏9万头,肉牛精深加工生产线投产运营,产业链条持续延伸;界石铺高堡、八里小山等蔬菜产业园落地见效,新建日光温室125座、塑料大棚365座,10.8万亩蔬菜年产15.8万吨,端稳了“菜篮子”,鼓起了“钱袋子”。

  招商引智强工业:激活县域发展“新引擎”

  “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静宁县紧扣“三区一城市”定位,将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以“筑巢引雁”的诚意与“无中生有”的魄力,让工业经济从“弱”到“强”加速崛起。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金字招牌”。静宁县建立“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包抓机制,为企业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管家式”代办服务,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该县大胆布局汽车配套产业:2022年引进的甘肃沪佑正通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成为吉利、比亚迪等车企的西北重要供应商;2024年入驻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庆豪斯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年产650万只汽车座椅头枕及扶手项目,为汽配产业在静宁集群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静宁县的投资环境和服务效能令人印象深刻。”2024年5月入驻静宁的豪斯特(静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龙说:“从签约到投产,政府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

  作为省级开发区的静宁工业园区,已成为项目落地的核心载体。规划面积434公顷的园区内,166家企业扎堆落户,形成智能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三大产业集群,“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配套让产业承载力显著提升。

  2025年1—7月,县级领导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等地招商13批次,对接行业头部企业42家,邀请30家企业来静考察,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十四五”期间,静宁县培育各类工业企业296户、规上工业21户,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0项,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较“十三五”分别提升23%、19%、21%,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园区总营收的39.34%,工业强县的骨架日益坚实。

  民生福祉提质效:绘就和美生活“幸福卷”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静宁县始终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更多人民,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就业与保障双轮驱动,筑牢民生底线。截至2024年底,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1%,开展就业培训3000余人次,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5349 个,新增城镇就业4200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9.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6亿元。“静宁果农”劳务品牌亮相全国大会,相关节目登陆央视,知名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发放城乡低保等救助补助资金2.8亿元,残疾人康复中心、乡村养老服务中心相继投用,助残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教育医疗均衡发展,夯实民生根基。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静宁一中强县中项目(一期)等建成投用,新建维修校舍5.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托位975个,阳光招生、阳光分班让教育公平走深走实;亚定点医院住院楼、普惠托育中心全面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33个省市专科联盟、3个临床服务中心让群众“看病难”问题持续缓解。

  城乡面貌蝶变升级,提升幸福质感。城市更新扎实推进,改造市政道路7条4.6公里,南河桥、环城桥通车运行,智慧公交系统上线,体育馆、南河绿地运动健身长廊对外开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敷设同步推进,城市“里子”更实、“面子”更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成10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0个省市县级“和美乡村”,硬化村组道路156.8公里、巷道47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250盏,改造农村户厕6000座。

  司桥乡潘王村等村庄实现“旧貌换新颜”,“道路平、路灯亮、环境美,晚上跳舞有广场,日子越过越舒心。”司桥乡潘王村村民刘小菊的心声道出了乡村振兴的民生温度。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品牌引领特色发展,创新驱动新兴突破。如今的静宁,产业根基愈发坚实,民生福祉愈发丰厚,城乡发展愈发协调。在“强县域”的生动实践中,这座果乡正以实干创新之姿砥砺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静宁新篇章。

  通讯员 李芳艳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