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决胜收官“十四五”】山丹:以路为脉 织就丝路业兴民富图

2025-11-21 11:5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以前拉洋芋路窄错车难,现在柏油路通地头,收入翻了倍!”位奇镇货车司机代师傅的感慨,道出了山丹“十四五”交通巨变的民生温度。

  五年间,5.38亿元投资铺就1868.7公里全县总里程(不含省干线),13条县道连枢纽、15条乡道串园区、397条村道通田埂,“七纵九横”的交通网络不仅让运输成本大降,更将焉支山风光、厂房机器声与田埂蔬果香串联成振兴交响,书写着“路通业兴、脉连民富”的时代答卷。

  “如今产业路直通基地,1小时进冷链库,远销粤港澳也新鲜!”陈户镇种植户李师傅的心声,印证着交通对农业的赋能实效。曾经制约农业提质的交通瓶颈,在攻坚建设中彻底破解:8条102.4公里资源旅游产业路串联起多个特色园区,57项硬化路项目实现自然村通硬化路率100%,支线公路提质改造让“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实现“种养—加工—运输”全链贯通。路网延伸打通了产销“最后一公里”,富硒西兰花、黑小米直达高端市场,马铃薯年加工量达10万吨、年产值超12.5亿元,8个特色庄园经济体集群发展,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447.2元增至21129元,真正实现“路通田增收、车来民致富”。

  工业发展离不开交通“生命线”,山丹芋兴粉业负责人直言:“交通升级让原料损耗降、销路宽”。“十四五”期间,G30连霍高速扩容工程破解大宗商品运输瓶颈,多条产业路直接连接循环经济产业区与物流园,让企业运输更高效。交通赋能下,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增至34户,占全市12%。商贸流通也随之激活,“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成,电商直播带货1000多场带动销售3000多万元,夜间经济商圈成为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21年增长1.22倍,实现“货畅其流、商通八方”。

  “以前去县城要绕路走很久,现在30分钟直达,还能对接采购商!”山丹县积裕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积玉的感慨见证着城乡融合的加速。82项村道安防工程、5座危桥改造完成,214个文体设施嵌入城乡生活圈,让农村居民共享城市级服务;旅游公路贯通带动乡村旅游兴起,花田体验、蔬菜采摘成为城乡互动热门。兰张三四线、S52金山高速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公路+铁路”联运格局形成,城乡公交一体化让要素双向流动,构建起“城区带动乡镇、乡镇辐射乡村、产业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109.2亿元投资与40项工程绘就的立体路网蓝图正加速落地。S52金山高速衔接G30构建运输通道,兰张三四线即将叩响“双高铁时代”大门,让富硒蔬菜鲜达粤港澳、储能电池速抵全国、景区风光引来八方客。

  从长城古道到高速干线,“七纵九横”路网与“丝路马都·古韵山丹”IP交织,这座河西走廊“蜂腰”上的城市,正以路为脉,奏响“路通业兴”的发展强音。

  通讯员 吴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