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大地织绿网 改革赋能生态兴——甘肃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综述
原标题:陇原大地织绿网 改革赋能生态兴——甘肃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深秋时节,澄澈的蓝天映衬着陇原大地的满地秋实,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连绵起伏的山峦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自然画卷。
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我省在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方面持续发力,推出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改革措施,构建起符合中央要求、彰显甘肃特点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梁八柱”,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实现了以改革开路、解难题、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制度筑基:构建全要素生态环境保障体系
法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我省锚定“水、气、土、声、生态”全要素治理目标,持续完善地方性法规与政策支撑体系,为生态治理提供了坚实制度遵循。“目前,我省已基本构建起涵盖水、气、土、声环境、生态等全要素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体系。”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立法层面,“十四五”以来,我省密集出台《甘肃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有序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立法,逐步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防护网”。
政策层面,省委、省政府精准出台《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同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流域补偿等配套制度,形成“立法引领、政策支撑、细则落地”的制度闭环。
据介绍,自2018年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以来,全省已筛查案件线索1113件,办理赔偿案件480余起,涉案金额达6.025亿元,“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成为全社会共识。
机制创新:打造精准化监管治理格局
改革的深度决定着治理的效能。
我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生态环境监管从“分散治理”向“系统管控”转变,构建起全链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在管理体制改革上,我省稳步推进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完成14个市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上收”工作,成立5个派驻督察局,初步形成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系。同时,通过机构整合优化,设立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原省环境监察局更名为省生态环境调查中心,实现了“执法+技术”的协同联动,大幅提升了监管能力。
源头防控与过程监管形成合力。全省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率先构建起“1+5+15+N”四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定952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557个,重点管控单元312个、一般管控单元83个,通过差异化保护、精准化管理,实现源头预防关口前移。依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平台公众端,已为1301个兰洽会项目、218个产业转移项目开展符合性核查,有效规避了企业早期决策风险。
与此同时,我省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模式,推动排污许可证实现“源头把控、过程管理、事后监管”全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全省核发排污许可证数5521张,排污登记总数16202家。
监测网络的“千里眼”“顺风耳”作用持续凸显。我省按照“陆河统筹、天地一体”要求,建成“9网1质控1平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以及由204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41个地表水断面监测点、1293个国控和1184个省控土壤监测点位等构成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了气、水、土、声、生态全要素监测覆盖,为精准治污提供了数据支撑。
创新赋能:激活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既要守住底线,更要激发活力。
我省立足实际,在生态补偿、信用监管、绿色金融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突破。截至2024年底,我省已与宁夏、四川、青海签订省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黄河干流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省内8个市州24个县区签订上下游补偿协议,累计下达省级奖补资金3.6亿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气候投融资成效显著。我省在兰州试点基础上,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出台《甘肃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指南》,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省级层面发布的气候投融资政策制度,利用甘肃省气候投融资产融对接机制,已促成21个项目获得绿色金融授信159.4亿元、到位贷款81.46亿元,为绿色项目落地提供了资金活水。
碳市场交易稳步推进。前三个履约期我省22家发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00%完成共计4.44亿吨配额履约清缴,累计交易二氧化碳1502万吨,成交额9.25亿元。2个并网光热发电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获全国首批签发,共登记核证自愿减排量50万吨,绿色效益持续释放。
信用监管与信息公开有力推进。我省将7100家企业纳入环保信用评价范围,归集各类信用信息3500条,以信用约束倒逼企业落实环保责任;组织开展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核定,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法定义务,实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应披尽披”,让企业环保行为在阳光下运行。
从制度完善到监管升级,从源头防控到创新驱动,在改革的推动下,祁连山生态持续向好,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Ⅱ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一幅生态优美、绿色发展的优美画卷正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 2025-11-20“十四五”期间甘肃省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 2025-11-14甘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显成效
- 2025-11-13张掖以林草共治绘就生态富民新图景
- 2025-11-04甘肃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