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做实牛羊产业文章 赋能乡村振兴活力

近年来,玉门市紧紧围绕推动牛羊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深入实施牛羊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从“强链、延链、补链”多点发力,持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走进玉门市裕盛源万头(有机)肉牛产业园,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列,通风采光设施一应俱全。棚舍内,近4000头西门塔尔肉牛膘肥体壮,有的低头咀嚼着科学配比的青贮饲料,有的卧地惬意反刍,一派生机盎然。
“目前园区存栏肉牛4000头,其中繁育母牛400头,从三月份开始陆续产犊,现已成功繁育200多头牛犊。”养殖场场长陈元文介绍,作为全乡肉牛产业的“领头雁”,园区已构建起集良种引进、精准饲喂、疫病防控、市场直销于一体的全链条养殖体系。
“我们主打西门塔尔育肥牛,肉质鲜嫩、出肉率高,很受市场欢迎,下一批育肥牛一月份长到750公斤左右就能出栏,主要通过订单销往广东省。”陈元文透露,园区二期工程正稳步推进,新建的五栋标准化圈舍即将投用,预计新增引进西门塔尔肉牛2000多头。
肉牛产业势头正劲,肉羊养殖同样多点开花。在玉门市肉羊生态产业园内,养殖户马舍木素正忙着操作自动化饲喂设备,将混合好的饲草料精准输送到各个棚舍。“入驻园区后,养殖条件大变样,圈舍宽敞干净,还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我的养殖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马舍木素笑着说,从前自己散养400多只羊,如今7个棚舍存栏量达5000多只,销路也成功拓展至外地市场。
“我们引进了江苏多胎肉羊等优良品种,凭借一胎多只、生长快速的优势,出栏周期大幅缩短。”马舍木素介绍,自己的养殖模式分为繁育和育肥两类,一部分母羊专门繁育羔羊,大部分肉羊则集中育肥后销售。“早就和嘉峪关的餐饮企业签了长期供货合同,我的羊肉肉质紧实、无膻味,很受消费者青睐,根本不愁卖。”如今,像马舍木素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在玉门市小金湾乡越来越多,肉羊生态产业园已带动5个村建成生态循环养殖特色区。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乡政府的全方位扶持。为破解养殖户技术难题,乡里组织80余人次赴外地观摩学习,联合市畜牧中心技术人员开展6场次“下沉式”培训,重点讲解多胎羔体弱管育、动物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在政策保障上,构建起“政府+企业+金融+保险+农户”五方联动机制,推出低息担保贷款,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的托管代养和散养回收模式,让农户养殖无后顾之忧。此外,乡里还创新“光伏+养殖”模式,利用棚顶光伏发电创收15万元,通过“党建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28%。
如今的玉门市,牛羊满圈、产业兴旺。三季度,全市畜禽饲养量达222.73万头(只),存栏123.29万头(只),出栏99.44万头(只)。其中,羊饲养量143.47万只,出栏61.84万只,同比增长9.12%;牛饲养量1.38万头,出栏0.22万头,同比增长9.82%。牛羊产业已成为我市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主引擎”。
通讯员 闫嘉琦 王小龙 王雨晨
- 2025-11-18庄浪:小土豆“链”就产业新高地
- 2025-11-18康县 :淫羊藿种植铺就乡村振兴路
- 2025-11-18民乐:中药材产业链“串”起群众增收幸福路
- 2025-11-18成县:路畅村美产业兴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