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陇原山乡新画卷|静宁:珍稀菌菇丰收 智慧方舱里长出“金疙瘩”

2025-11-19 11:57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一朵朵金色、银色“小花”开在了菌棒之上,层层叠叠,给智慧方舱增添了别样色彩。近日,位于八里镇的静宁县食用菌智慧种植方舱正式投产,首批种植的金耳、银耳已进入市场,标志着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在这里结出硕果。

  走进静宁县食用菌智慧方舱产业园,一座座白色的方舱整齐排列,这里与传统阴暗潮湿的菇房不同,俨然是一座“科技农场”。工人们正忙着采收、分拣、包装,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这个银耳,主要销往兰州、西安,走的市场跟商超,银耳现在市场价,一斤13元左右,商品率达到90%以上。金耳市场价每公斤50-60元,单个培育舱产量能达到3000斤。”陕西壹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博强介绍道。

  食用菌智慧方舱以科技重构了菌菇培育的底层逻辑,这种恒温恒湿的智能设备通过外屏预设参数,即可实现金耳、银耳等菌种入仓后无人化管理,并配合新风系统与净水装置构建的洁净环境,让每一朵菌菇都能呼吸净化空气、汲取纯净水源,为其生长提供最佳环境,确保增产增效。

  在智慧方舱的精准培育下,金耳年种植批次达7至8次,银耳可达13至14次,实现全年持续供应。这种高效模式保障了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稳定性,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产品备受客商青睐。下一步,产业园计划新增10座方舱进行投产,重点种植红桃竹荪与培育毛刺菇苗。

  “传统大棚种植不仅产品损耗大,还受气候影响导致产量不稳定。而我们的方舱种植,可选品种丰富,能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种植品类,所以方舱种植的优势十分明显。”陕西壹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博强说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方舱的模块化移动特性使其能灵活部署于农业闲置土地,形成“科技赋能+土地集约”的双赢模式。目前,园区通过智慧方舱产业已稳定提供50个就业岗位、70余个周期性采收岗位,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注入75万元收益,真正实现了“小方舱撬动大经济”的产业突围。

  食用菌智慧方舱是静宁县以科技破题现代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项创新不仅让原本生长于南方的金耳、银耳等珍稀菌种在黄土高原上“安家落户”,结出致富“金疙瘩”,更为盘活闲置资源、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新路径,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科技动力。

  通讯员 李倩 罗瀚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