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平凉崆峒:设施蔬菜铺就产业振兴“快车道”

2025-11-04 11:48 来源:中国甘肃网

  日光温室里辣椒红透枝头,智能大棚中番茄挂满藤蔓,分拣中心内冷链车整装待发……深秋的平凉崆峒大地,设施蔬菜产业正以蓬勃生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近年来,平凉市崆峒区锚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目标,以“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增效益”为抓手,推动设施蔬菜从“零星种植”向“集群发展”跨越。截至目前,全区设施蔬菜面积达2.11万亩,总产量突破21.9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攀升至10.2亿元,设施蔬菜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科学布局筑根基,集群发展显规模

  近年来,崆峒区聚焦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和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立足泾河川区水土肥沃、光照充足的天然优势,科学规划“两心两带”产业布局,围绕白水镇建立现代设施蔬菜发展中心,涵盖良种培育、科技孵化、绿色种植、智慧管理等;围绕四十里铺镇建立智慧农业蔬菜产业融合中心,涵盖冷链仓储、商贸物流、品牌创建、市场营销;建成2.1万亩泾河川高标准设施蔬菜种植带,5万亩南山北塬露地高原夏菜种植带,形成“川塬联动、全域覆盖”的发展格局。作为陇东地区标杆的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一心、两轴、四板块”布局,累计建成日光温室2700座,配套建成物流交易、分拣加工等全链条设施,2700座温室全部投产,年产蔬菜1.9万吨,满足平凉市中心城区25%的蔬菜需求。在规模化发展中,崆峒区推行“连村成片、跨乡成带”模式,建成安国镇安国食用菌、柳湖赵堡、四十里铺上湾、白水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花所信河等9个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小区,培育平凉超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平凉惠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省雨艺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平凉市崆峒区鲜品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安莱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39家,发展百亩以上设施蔬菜基地10个,其中千亩示范点达4个,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率较三年前提升40%。

  科技赋能提效能,智慧种植促转型

  “传感器监测墒情,智能机精准水肥,现在种蔬菜全靠数据说话。”在盛立农业数字化展示中心,智慧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与分析功能区及LED集成显示大屏,全面汇聚串番茄种植全链条数据,覆盖环境调控、水肥一体化、品质检测及电商销售等关键环节,实现数据自动采集、集中存储、智能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工程师轻点屏幕即可启动灌溉补光系统。使番茄产量提升30%,人工成本降低40%,成为崆峒区智慧农业的生动样本。为推动产业提质,崆峒区大力实施“科技+人才”行动,与天津市农科院联合成立了津甘蔬菜专家工作站,培育科技示范户80户,“土专家”“田秀才”30人。组建崆峒区蔬菜产业发展协会,构建“政府引导+协会统筹+企业协同”的产业联动机制,推动蔬菜产业组团发展。推广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等10项绿色技术,全区蔬菜抽检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100%。针对老旧设施效能不足问题,崆峒区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对安国、花所等乡镇523座老旧温室进行墙体增厚、棚膜更换、滴灌升级改造,改造后种植户亩均增收超1000元。集约化育苗体系同步发力,8个育苗基地年育苗能力达8500万株,为全区蔬菜定植提供稳定保障。

  延链补链强后劲,多元营销拓市场

  在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分拣中心,刚采摘的辣椒经过分级包装,贴上“泾河川辣椒”公用品牌标签后,通过冷链车发往西安、兰州等地。崆峒区已成功注册“泾河川辣椒”“崆峒山药”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4个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起“公用品牌+企业商标”的品牌矩阵。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让价值持续提升。崆峒区重点发展酱菜加工、鲜切蔬菜等产品,赴江苏、北京等地开展精准招商,在鱼菜共生系统建设等项目上达成合作意向。流通环节搭建“三级分销体系”,通过“本地直销+区域批发+订单农业”模式,与中国好食材、西安新阳光等龙头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同时开发线上消费APP,借助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拓展销路,2025年上半年网络销售额突破250万元。新阳光地产果蔬交易区、白水蔬菜交易市场等载体的建成运营,更让“崆峒蔬菜”实现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无缝衔接。

  如今崆峒区设施蔬菜产业链,6家链主企业引领发展,1.2万户群众参与蔬菜产业,优势区农户户均蔬菜收入达5万元以上,设施蔬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随着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年底投产,15个产业链项目加速推进,崆峒区正以设施蔬菜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新动能,书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带动农户步入产业振兴的“快车道”。

  通讯员 赵芳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